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汪藻作品专练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4655607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汪藻作品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汪藻作品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汪藻作品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汪藻作品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汪藻作品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汪藻作品专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汪藻作品专练点绛唇 汪藻注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注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著有浮溪集等。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静态的“新月”“江”映衬着动态的“山衔斗”,画面动静结合。B“瘦”将“梅”人格化,引人联想到“梅影”疏落之态。“梅”暗喻词人的清高。C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词作情景交融,景中暗含词人的心境。D结句以酒作比言“归兴”之浓,表现了他被迫迁调时强烈的思家之情。2.词人此时

2、人生失意,为何会感叹“好个霜天”?这隐含着词人怎样的复杂心绪?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单,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不对,语言的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仔细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然后从题目和注释入手,分析作者情感倾向。然后抓住核心意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找到情感的指向,归纳出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情景关系,情理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

3、。【解答】(1)A“山衔斗”并非动态,“画面动静结合”错。“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意思是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这里都是静景,画面没有动静结合。故选A。(2)“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词人描绘了一幅新月娟秀、星缀山间、江水寒静、瘦梅橫窗的霜天图,景色在清丽中透出冷寂。词人感叹“好个霜天”,结合这首词的背景“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符合词人此时人生失意的心境,所以词人会感叹“好个霜天”。词人表面上赞叹“霜天”,实则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感情。答案:(1)A(2)词人描绘了一幅新月娟秀、星缀山间、江水寒静、瘦梅橫窗的霜天图,景色在清丽中透出

4、冷寂,符合词,人此时人生失意的心境,所以词人会感叹“好个霜天”。词人表面,上赞叹“霜天”,实则因官场失意而内心充满了悲伤、无奈、孤寂和想退隐归家的复杂心绪。译文: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君知否?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赏析: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

5、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

6、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点评】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小重山汪藻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别语寄叮咛。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

7、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词人简介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3.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诗人情感变化。(3分)4.简要分析下阕“夜来秋气入银屏”一句中的“入”字的艺术效果。(3分)5.清代沈雄柳塘词话中说,“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虽脱胎于诗人庾信“秋风驱乱萤”,“而景自胜”。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3.心烦意乱、乐观豁达、遗憾孤寂。(3分。每点1分)4.“入”是穿透的意思,写出了秋气的浓重,表现了诗人内心深重的凄凉。5.都写了秋风和乱萤。庾诗突出了秋风的

8、肃杀,较为直白。汪词借“柳梢”写秋风,以“点点乱寒星”比喻乱萤,生动而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4分。共同点1分,庾诗1分,汪词2分)春日 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注释】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典型景物来表现。B.诗中“客衣湿”所呼应的一联是“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含苞欲放的神态,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D.尾联描绘了一幅绚丽、喧闹的田园图景,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田园生活的闲适情怀。7.下面选项中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景中含情 B.视觉、触觉相结合 C.比喻、拟人 D.动静结合6、D 7、B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