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4625580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多篇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 的发生。“防震减灾,人人有责”,今天就给大家了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地震是一种经常在世界各地出现的自然现象。根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地震约五万多次,七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平均有十几次。 宣传片后,我也学会了很多防震知识,例如:地震发生前,动物们都会有预兆,牛马会疯狂地往外跑;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这些预兆都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 如果地震时,你在家里,或在学校上课,那么,应立即撤离,来不及时,可以找一个结实的物体挡着,或者找一个墙角、

2、能形成三角架的地点紧挨着。 我相信,只要地震来临时,同学们有条不紊,沉着冷静地应对,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从xx年的南方雪灾到到08年的汶川地震,从09年的南方大旱到10年的玉树地震,似乎在这样短短的时间里,我们目睹了太多太多的天灾,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我们人类顿时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在天灾降临的时候,我们总是素手无策的,但是,我们真的是这样么?我们真的只能妥协么,真的只能沉浸在无边的痛苦中吗?当看到南方的游子重新踏上回家的路时,当感动于在汶川地震中,有一所学校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全校6000余人,无一名伤亡的奇迹的瞬间。那种战胜灾难甚至的防范灾难的自信是不是又重新点燃我们的希望呢?人们总是祈福自己

3、能平平安安,但是我们忘记了在灾难未降临的时候,提前来保护自己。 我相信,人定胜天并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信念,更多的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行动。倘若等灾难的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才积极的投入到赈灾中,那种无法换回的东西终究是一去不复还的,即便我们倾尽自己的所有,也只是亡羊补牢罢了。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所创造的奇迹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在平时积极的做好一切应付灾难的准备,每天都将逃生的训练进行一次演练,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这终究是有点无法理解的,或许还有点浪费时间之嫌。但是,在那一刹那,看到全校师生一个都不少的齐刷刷的站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少理由来斥责他们平时的训练呢?现在,当我们回望过去,想着那么多

4、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进而失去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何止用一声悲叹来掩饰所有懊恼呢? 我相信,任何灾难是不会来惩罚一个有准备的人的。或许是我们安于现状了,没有居安思危的念想。现在的我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候放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而忽略了一个很基本的信念生存。是的,我们都忘记了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里,应该怎么样去生存的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很完整的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是很可怕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不懂得在多变社会中生存的人,又何谈立足社会,争取更好的发展呢?当然多变的社会并不仅仅局限在自然灾难,还包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安全问题。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灾难,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这对

5、社会,对家长们包括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待完成的任务。 对于社会,我们应该是大力宣传相关的,时刻提醒人们注意,让他们树立一种防灾的意识,同时多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演练,向人们演示一些简单的能及时采用的措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一些普通人参与,亲身体验,增强其印象。最好将一些必要的基本的防灾知识简化后向学校进行推广,培养学生这面的能力和意识。 学校是开展这方面活动,推广这方面影响的最好的地方,可以开设一些课程,用一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相关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检测一下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是可以从中发现不足,以便得到及时的补充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习的得要训练,是

6、指成为一种习惯,在情况出现时,能很好的去应对。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生存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家长最基本的义务。在平时,家长应该将其注意力从孩子的学习中转移一点点到孩子的基本生活上来,培养孩子基本的自给自足,自立自强的能力是必要的。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生存是立命之本,我们没有理由来放弃和忽略。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刻传授孩子,怎样使用家电,遇到煤气泄漏,房间失火时我们应该怎样及时采取行动等等,家长是不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的,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去面对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相信,防灾于未然是每个人的愿望,因为它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但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

7、的行动,它是需要我们大家长期的去经营的工程。 那一年,雪为患,阻归途。 那一年,震为灾,山河破。 那一年,雷为孽,人车毁。 这些年,我们经过了太多的风雨,受过太多的磨难。灾难在冥冥之中降临,接着便是一张张悲痛的脸庞,随一缕白布过后,我们不得不学会坚强,学会绝处逢生。古人云:谋事在人。所以要绝处逢生,关键还是在人,一则在于自己,几位“在己”,二则在于别人,即为“在人”。 首先说“在己”。风雪再强,归家的心不灭;地震再无情,求生的欲望不倒。这就是在己,绝处逢生就要求每一个受灾者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敢于与天灾人祸搏斗,不被灾难吓倒。 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一头驴不小心掉到一口枯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

8、,期待主人把他救出去。驴主人召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却想不出好办法。大家到是认定,反正驴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要填上。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1铲泥土落到井中时,他叫得更恐怖了,他显然明白了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却出乎意料的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他背上的时候,驴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他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儿。人们不断的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就不停的抖落打在背上的那些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就这样,驴慢慢的升到枯井口,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溜溜达达地走出了枯井。 动物姑且这样,人就更应该积极向上了不是。

9、当你面临生死一线间时,当下的你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将决定你的生死,积极向上的人会出于本能的寻求生的希望,而消极者则或许是坐以待毙。 一公司职工搭乘电梯,就遇上了电梯突然断电,虽然紧急供电系统几秒后就开始作用,可是电梯还是从13 楼迅速往下坠。还好当时记起曾经看过电视教的,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好在电梯在五楼终于停止了.捡回一条命感觉! 生活中,难免会坐到电梯,平常人或许可能产生一个念头,站在电梯里随它吧,然后也就失去了这条命。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寻求最大的努力去搏回属于自己的命。当然这公司职员也是万幸。 曾看到一个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非常好的急救办法:第一、( 不论有几层楼 )赶

10、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因为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第二、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紧握手把,这样可以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第三、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第四、膝盖呈弯曲姿势,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其次说“在人”。灾难总是那么无情,让受灾者总是即使求生的心再强也无力自救,就需要援助之手,这就是我说的“在人”。从小方面说,就是一只手的援助,从大的方面谈,就升华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的援助。雪灾无情,路阻了,电断了,全国 _纷纷响应,抗击冰雪。地震来了,灾区人民处于水生火热。这时全国上下纷纷行动起来,

11、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如今再看那灾区景象,以焕然一新。当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人解围,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在人”。 太多的磨难,我们成长了许多。太多的磨难让我们知道绝境逢生要靠自己,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敢于与灾难搏斗。太多的磨难让我们知道要绝境逢生单靠自己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援助之手,一个民族的援助之手。 那一年,游子思情不曾灭,军民同心抗冰雪。 那一年,蜀地香魂随风散,众志成城与天搏。 那一年,动车脱轨人心稳,上下一心齐救援。 这一年,我们在灾难中成长:自己学会了在坚强中积极向上,别人学会了在悲痛中伸出援助之手。 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坏

12、消息接二连三通过媒体传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似乎显得愈来愈多灾多难。灾害每每发生,极大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总不免令人胆颤以致惶恐。灾难造成的不幸,同时也在屡敲警钟:天灾难以避免,突如其来如何应对? 求生,人之本能。面对灾难,许多人往往发现自己并不懂得该怎样逃生,可危急时刻是否具备自救技能,很可能是“生死两重天”的结果。从海地、智利到汶川、玉树所发生的地震,震级都超过了7级,就是在这些被称之为毁灭性的灾害中,一些幸存者创造的生还奇迹,犹如一堂堂“现实版”的防灾教育课,引人反思。 x年玉树州第一民族中学师生在地震中全部脱险。这所历来重视安全教育的学校,由于前震引起老师重视,及

13、时带领学生撤离,让近900名师生幸免于难。“零伤亡”的奇迹也曾发生在汶川 _:在紧邻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地震一刻,老师急令学生抱头躲于课桌下,震波一过,2000余名孩子和上百名老师,从各楼中快速有序冲到操场,包括以班级列队,用时1分36秒!事后人们在惊叹之余才知晓,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一场劫难的避免,与该校曾几经加固校舍自然不无关系,但桑枣师生训练有素的应急表现,正缘于他们坚持了“常态化”的防灾教育和逃生演练,这在许多大城市的名校也未必能做到。 防患于未然,无疑比亡羊补牢来得重要。注重防灾知识与逃生技能的日常培养,就将减少血的教训。xx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曾无情吞噬数十万生命,但泰国旅游胜地普吉

14、岛的一个海滩上,一位年仅10岁的女孩却成功挽救了百余名游客的生命。当时在海边玩耍的英国女孩蒂莉,发现“大海远处有一波白色巨浪将海天隔成两半,海水开始冒泡发出咝咝声”,凭借老师教的灾害常识,她意识到海啸将至,立即让父母向游人发出警报。几分钟后巨浪排山倒海奔涌而至,转眼吞没海滩,令刚逃到高地的人们后怕不已。在对观察力敏锐的小女孩钦佩之余,防灾教育何等重要显然值得思考。 毫无疑问,国民防灾素质的提高必须从普及防灾应急教育开始。而现实生活中,公众缺乏应对灾害技能的现状反映出这一环节的薄弱。提及防灾教育,有人认为无非是搞几次逃生演练,其实不然,它涵盖了防灾、减灾、预防事故等方面科学系统的教育,包括意识、

15、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灾害教育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公众防灾意识深入人心。譬如地震多发的邻国日本,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居民,一到陌生场所都会首先了解紧急通道位置,以便灾害发生时尽快逃生。防灾应急包是日本家庭的常备物品,将其放在家中易取的地方,并定期更换包内快过期的食品。今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一场里氏9.0级的 _再次考验了日本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应当承认,比起抗灾救灾的能力,我国公民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意识则相对较弱,相当比例的公众仅能讲出些零星知识。虽然许多中小学近年来已开设安全应急教育课程,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应否认,国外生存技能教育模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值得我国借鉴。 防灾自救技能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该是灾难临时方恨少。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教育机制,全社会理当担负起责任:尽可能提高公众在危境中自救、互救意识及能力,使常态化的防灾应急教育走进城市、乡村,走进校园、社区 注重防灾应急教育,就是防灾减灾、就是珍视生命。 近几年里,“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