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15953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5期)专题09 模拟试题09第卷1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12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13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13截止2012年12月,我国有12省市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重点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这一试点工作有利于( ) 维护社会公平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调节居民过高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调整产业发展结构 化解税收征管中的矛盾,进一步发挥增值税的作用A B C D14.“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下列对“收入倍增计划”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它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有利于增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有利于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有利于城乡同步发展A. B. C. D15民以食为天。相对于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公众“食品焦虑”的现象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香港“奶粉限带令”;近期的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尽

3、管浙江嘉兴防疫部门表示不是猪瘟,许多人还是不免担心;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公众对于农药残留与重金属超标仍然心里不踏实。这说明(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诚实守信是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市场基础国家市场监管不力,公众科学素养与权利观念与日俱增A B C D162013年2月26日,中国第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通过此次收购,中海油将战略性进入海上油气富集盆地(如英国北海)和新兴页岩气盆地,同时巩固其在加拿大油砂、

4、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地区的现有地位。该事实说明,我国扩大海外投资(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是对外开放上升到一个新层次的表现有利于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表明我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A B C D17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2013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政府。回顾过去10年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央政府最突出的施政特色,那就是“以人为本”,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做的一桩桩亲民、爱民、为民的实事中,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体恤民生的重大举措里,无不闪耀着“以人为本”的鲜明色彩,无不沁润着“人义关怀”的浓浓深情。党中央

5、、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纲领表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以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责任 我国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A B C D18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顺利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中国发 民用航空母舰,是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能力,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绝不会因为发展先进武器而改变。这是基于世界多极化不可

6、逆转 国际关系正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我国坚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潮流A. B. C. D.21. 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传言随着平安度过不攻自破。“世界末日”说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解。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第130000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玛雅文化腐朽落后,有害无益 ,因此对外来文化,必须坚持封闭主义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不能一味推崇

7、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 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持久,必须坚持包容性能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A. B. C. D. 2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上述材料表明认识发展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 认识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 真理的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8、过程A BC D 23异地高考是推进教育公平的“硬骨头”。截止2013年1月9日,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已陆续出台了方案。各地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如北京部分家长组团反对异地高考,担心开放异地高考会稀释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剧城市的承载压力,非京籍考生家长则忧虑方案设置的门槛过高,影响孩子平等接受教育,双方就此在网上进行了辩论。这种分歧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价值判断A. B. C. D. 第卷38.(26分)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9、型发展道路的过程,以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材料一: 请解读表1和表2所蕴含的经济信息及其内在联系。(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0分)材料二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三 2013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尤其是北京,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1月12日,北京市

10、环保局继续启动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除通过各渠道加密发布健康和提醒信息外,将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还将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等强制措施。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2)依据材料二、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2分)39(26分)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对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论述。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1、,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6分)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证。(2)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谈谈对上述论断的理解。(6分) 材料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

12、我的梦”。(3)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8分)材料四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 “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 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4)结合材料四,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原理,谈谈你中国梦的理解。(6分)39.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设问可知考查的是“中国精神”,首先要搞清楚材料中的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然后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意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