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615945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 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平津战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的破坏,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故选D。2. 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武昌起义鸦片战争大决战开天辟地

2、A. B. C. D.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正确的顺序是:鸦片战争武昌起义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大决战,故选B。3.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重庆谈判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周恩来的史实。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都与周恩来有关,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故选D。4. (如图所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请问这一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

3、)A. 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B. 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 标志着国民党军政权的垮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5. 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 )A. 百团大战B. 千里挺进大别山C. 三大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史实。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B。6. 194

4、6年6月26日,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以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为解放战争全局计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6万将士,发、分兵突围。“中原突围”()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B. 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C. 是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到进攻的转折点D. 是战略大决战的开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到进攻的转折点;三大战役是战略大决战的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因此“中原突围”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ACD不符合题意

5、,故选B。7. 假如1945年8月你是生活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你所听到的大街小巷议论最多的话题是()A.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B. 国民党和共产党又要打仗了C. 日本投降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要和谈了,国内和平有希望了D. 蒋介石又要把都城迁回南京了【答案】C【解析】题干中“1945年8月”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民党内战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本题以假如1945年8月你是生活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

6、你所听到的大街小巷议论最多的话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相关史实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重庆谈判的背景、时间、结果和影响8.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 解放战争的进程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 解放战争的影响【答案】C【解析】民谣歌颂了人民捐粮、捐物、送子女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正是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很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民谣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C。本题考

7、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内容,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是解题关键。本题史料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和分析。9.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 A. 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D. 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答案】C【解析】图6中“林彪、罗荣桓等在作战前线”指的是由二人领导的辽沈战役,图7指的是淮海战役,图8指的是平津战役,因为北平的解放于平津战役,据此综合分析可知三幅图片主要反映的三大战役,通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

8、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10. 率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是 ( )A. 陈毅B. 彭德怀C. 朱德D. 周恩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贺龙的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因此彭德怀符合题意,故选B。11. 小刚同学在探究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下面这幅图片。请你判断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 第一次国共

9、合作时期B. 北伐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转战陕北,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所以,这一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12. 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观点()A.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B. 孟良崮战役C. 挺进大别山D. 渡

10、江战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相关知识。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所以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说“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故选项A符合题意,正确;选项B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题意无关,错误;选项C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明显不符合题意,错误

11、;选项D渡江战役,是推翻的关键战役,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A。13. 如图是1948年5月在一次“漫画月展”上展出的名为支持得住吗?的漫画。对此最为准确的理解是(提示图中人物蒋介石)()A. 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的事实B. 反映了内战爆发后,解放军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C. 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后,南京政府难以支持D. 揭示出国民党军队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1945年即告结束,因此A项错误;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即1949年初,故C项错误;根据漫画可判断图中人物蒋介石被解放军打得断腿伤臂,溃不成军,难以支持

12、的局面,因此选D项。 故选:D。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胜利。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准确理解漫画的含义。14.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标志是()A.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B. 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 辽沈战役D. 平滓战役【答案】B【解析】略15.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1947年3月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对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A. 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B. “御敌于国门之外”,全面抵抗C. 诱敌深入,转战陕北D. 渡江南下,直捣南京【答案】C【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

13、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题干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二、读图说史题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史实,请问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重大的成果是什么?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开始进入对峙斗争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图二反映的场

14、景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请问国共第二次合作能够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图二场景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在此之后,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近代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原因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两岸领导人的会面。【答案】(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南昌起义。 (2)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关系破裂,走向内战。(3)第一次分离是外交问题,第二次分离是内政问题。评价: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的;是大势所趋,是顺应民心之举动;符合两岸百姓利益;能够有力的推动两岸在政治、经济、

15、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解析】(1)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经过国共两党的共同战斗,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开始进入对峙斗争。南昌起义的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