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61578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含解析)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洲与欧洲的封建社会一、选择题1.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A. 上古亚非文明B. 上古欧洲文明C. 亚洲封建国家D. 欧洲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略2.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 封建主日渐民主,完全由市民自由管理城市C. 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D. 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答案】D【解析】略3.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

2、. 封建主日渐民主,完全由市民自由管理城市C. 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D. 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答案】D【解析】略4. 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的典型事件是()A. 巴黎人民起义B. 斯巴达克起义C. 琅城起义D. 苏格兰人民起义【答案】C【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琅城市民武力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琅城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琅城市民武力争

3、取自治的斗争5. 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是依照我国的( )A. 商周制度B. 秦汉制度C. 隋唐制度D. 两宋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主要学习的对象。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是依照我国的隋唐制度,它在许多方面模仿隋唐的制度进行改革。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6.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A. 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 实行有条件土地分封D. 是封建性质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答案】D【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

4、识,本题选D.两次改革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进行的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只适合日本,实行有条件赏赐贵族土地做法的只是查理马特改革,日本改革没有涉及。法国改革并没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队农民班给口分田。查理马特上台后,各地贵族的叛乱仍然不断,而当时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势力日益壮大,对法兰克王国形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为了改变法兰克王国的面貌,实行改革。 考点:查理马特改革和日本大化改新的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两次改革的识记和比较能力,该题是比较型选择题,解答的技巧是找比较项,两次改革

5、都有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意义影响等,对这些比较项进行分析,对比,最后才能得出答案。两次改革跨度大,分属不同的国家,解答此题要求同学们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要对两次改革具有识记能力,二是要具有较强的分析比较能力。7. 29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重新兴起于西欧是在()A. 8世纪B. 9世纪C. 10世纪D. 11世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城市的兴起。西罗马帝国在5世纪灭亡;9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确立,而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封建城市的兴起,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开展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因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于10世纪。经分析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 随着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6、和工商业的发展,下列阶层中,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的有() 手工业者 农民富裕商人银行家A. B. C. D. 【答案】D【解析】略9. 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A. 向奴隶社会的过渡B. 向贵族世袭制的过度C. 向封建社会的过渡D. 向资本主义的过渡【答案】C【解析】646年,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本题难度较小

7、,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10.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改革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关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这次改革”的实施者是A. 凯撒B. 查理马特C. 伯利克里D. 屋大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查理马特改革的史实。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了过去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受封者必须效忠封主并为其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由此分析,可以排除ACD,故选B。11. 分析历史史实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方面。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原 因结 果A汉谟拉比法典的

8、制定古巴比伦成为西方文明发源地B拜占庭帝国固步自封,四处征讨拜占庭帝国日益衰落C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D日本大化改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能力。比较四个选项,古巴比伦不是西方文明发源地;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是指新航路开辟;日本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罗马共和国不断扩展,疆域辽阔,原有的共和国体制无法适应而灭亡,罗马帝国形成。故选B。12.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A. 实行将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贵族的制度B. 创立基督教而

9、赢得人心C. 将罗马附近的拉凡那地区送给教皇D. 领导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创立基督教的是耶稣,将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的是丕平,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斗争与查理马特无关。故选A。13. 下图阴影部分所示下列哪一古代帝国的版图 A. 波斯帝国B. 亚历山大帝国C. 阿拉伯帝国D. 罗马帝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波斯帝国不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A;亚历

10、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拜占廷帝国建立时,两者都已消亡,排除BD;阿拉伯帝国是唯一一个曾与拜占廷帝国并存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选 C。14.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A.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 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只适合日本,排除A;法国改革并没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

11、法”,国家对农民班给口分田,所以排除B;实行有条件赏赐贵族土地做法的只是查理马特改革,日本改革没有涉及,排除C;查理马特上台后,各地贵族的叛乱仍然不断,而当时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势力日益壮大,对法兰克王国形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为了改变法兰克王国的面貌,查理马特实行了改革,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进行的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15. 查理马特改革以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一制度A. 以中央集权为特色B. 以土地分封为纽带C. 以政教合一为基础D. 以城市自治为核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

12、是查理马特的改革。根据教材知识:8世纪晚期,在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人任宫相时,进行采邑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效忠和服兵役,封主则给予土地和保护。国王把土地和人口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也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下属,下属又封给下属,这样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形成一座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故选B。二、读图说史题16. 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而成。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由古至今不断进行着交流与碰撞。 (1)请说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是以哪家思想为代表?东亚地区不同国家间的

13、文化相互影响,请试举一例说明。(2)列举古代东亚与南亚文化交流的事例一例。(3)古代东亚与西欧文化的交流主要依靠哪一通道进行?列举一位古代促进东亚与西欧文化交流的人物。【答案】(1)儒家思想;举例:日本曾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鉴真到日本传播佛教。 (2)唐朝时,玄奘到天竺(古印度)求佛法。(3)丝绸之路;马可波罗【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亚文化的相关知识。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

14、刑杀。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东亚文化圈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7世纪中期,日本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鉴真到日本传播佛教,加强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东亚与南亚文化交流的史实。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唐太宗时派最杰出的使者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他专心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文化的交流。(3)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相关知识。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在一起,其中

15、就有著名的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1271年,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了东亚与西欧的文化交流。17. 读图: 图一 图二请回答:(1)图一是9世纪时日本人的书法作品。这幅作品反映了日本文化受哪国文化的影响?(2)7世纪时,日本受该国影响,在政治上进行了什么改革?它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图二中的符号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人发明的?又是什么人把它加以改造并传播的?(4)这两幅图片反映了古代文明传播的什么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主要传播方式?【答案】(1)中国。 (2)大化改新;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3)阿拉伯数字;印度人;阿拉伯人。(4)和平交往;战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图一是9世纪时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