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15701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志》(Word打印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物志人物志魏-广平-刘邵-撰本书介绍了识别各种类型人物性格、才貌的主要方法,以根据能力量才授官,达到科学用人。附 录人物志简介刘邵传目 录自 序卷 上九征第一体别第二流业第三材理第四卷 中材能第五利害第六接识第七英雄第八八观第九卷 下七缪第十效难第十一释争第十二人物志简介人物志三卷十二篇,魏刘邵撰。案:隋、唐经籍志篇第皆与今同,列于名家。十六国时,炖煌刘日丙重其书,始作注解。然世所传本多谬误,今合官私书校之,去其复重、附益之文,为定本,内或疑字,无书可证者,今据众本皆相承传,疑难辄意改云。愚谓明砭都无意义,自东晋诸公草书启字为然,疑为简畅而明启耳。文宽夫题。(取自世界书局人物志后注文。)

2、刘邵(刘劭)传 三国志魏书刘劭: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一 一晋永和中,廷尉王彪之与扬州刺史殷浩书曰:太史上元日合朔,谈者或有疑,应 却会与不?昔建元元年,亦元日合朔,庾车骑写刘孔才所论以示八座。于时朝议有谓孔才 所论为不得礼议,荀令从之,是胜人之一失也。何者?礼云,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 礼而废者四:太

3、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寻此四事之指,自谓诸侯虽已入门而 卒暴有之,则不得终礼。非为先存其事,而徼幸史官推术错谬,故不豫废朝礼也。夫三辰 有灾,莫大日蚀,史官告谴,而无惧容,不修豫防之礼,而废消救之术,方大飨华夷,君 臣相庆,岂是将处天灾罪己之谓?且检之事实,合朔之仪,至尊静躬殿堂,不听政事,冕 服御坐门闼之制,与元会礼异。自不得兼行,则当权其事宜。合朔之礼,不轻于元会。元 会有可却之准,合朔无可废之义。谓应依建元故事,却元会。浩从之,竟却会。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

4、化,百姓称之 。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着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 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 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 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 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 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 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

5、,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 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时诏书博求众贤。散骑侍郎夏侯惠荐劭曰: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于数, 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材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 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 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着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凡此 诸论,皆取适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 实为朝廷奇其器量。以为

6、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 有也。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闲之欢,得自尽于前,则德音上通,辉耀日新矣。 一臣松之以为凡相称荐,率多溢美之辞,能不违中者或寡矣。惠之称劭云玄虚退让 及明思通微,近于过也。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 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 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臣学寡识浅,诚不 足以宣圣旨,着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着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 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凡所选述

7、,法论、人物志之类百余篇 。卒,追赠光禄勋。子琳嗣。 自 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 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 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 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

8、疾悾悾而信, 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第一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 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 ,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叡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 捷。

9、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

10、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 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夫容之动 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 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 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 ,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 柔则木,劲而不

11、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 ,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 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 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 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 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

12、,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征,谓之德行;德 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 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 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体别第二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 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 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 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13、普博周给 ,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 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 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 剑,递相诡反也。是故: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 与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 与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 与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

14、;是故,可与保全,难 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 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 与立约。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 与厉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 以变通。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 与持后。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 与捷速。 朴露之人,中疑实,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 与消息。(陷以石易阜)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 与矫违。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