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615695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 水与常见的溶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与常见的溶液一、单选题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A. 面粉B. 植物油C. 蔗糖D. 碘【答案】B【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水溶性,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水溶性才能确定该物质能否和水形成溶液。【解答】A.面粉不易溶于水,和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植物油不溶于水,和水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错误; D.碘不溶于水,和水形成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B。2.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涉及的操作有:称量和量取、溶解、计算,装瓶;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 B. C.

2、D. 【答案】C【解析】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答案:C 3. 下图为A、B两种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 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成饱和的方法是降温C. 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A的溶剂最少D. 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从降到时,A析出的晶体最多【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故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成饱和的方法是降温,故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时,两物质的溶解度B大于A,故时A、B两种物质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B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含有的溶剂少,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D.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故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时,A析出的晶体最多,故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4. 如要将8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A. 92 gB. 112 gC. 162 gD. 1 92 g【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

4、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故 B符合题意。 故选B。 5. 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加热液体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氢气还原氧化铜D. 过滤【答案】A【解析】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水,倒

5、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6. 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B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C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并验证生成的气体D探究人体呼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解:A、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6、,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B、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了,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C、电解水并验证生成的气体,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D、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盛有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变浑浊,可以人体呼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7、含量的不同,故选项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故选:B7. 下列反应中能生成水的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 B. C. D. 【答案】D【解析】解;A、化合反应 如 B、分解反应 如 C、置换反应 如 D、复分解反应如 故选 D 该题只要结合课本知识,举出一个符合反应类型的实例进行例证,就能得出答案该题主要考查有水生成的课本知识,可用例证法进行解答8.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纯净物 化合物 无色无味 氧化物 单质 具有可燃性 凝固点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解: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所以是纯净物,故正确; 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正确; 水是无色

8、无味的液体,故正确; 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所以水是氧化物,故正确; 水由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错误; 水不能燃烧,故错误; 水在是结冰,故凝固点为,故正确; 故选:A9. 和CO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选项为 都是化合物都有剧毒都难溶于水 都有可燃性都有还原性燃烧后产物相同A. B. C. D. 【答案】A【解析】解:氢气属于单质,一氧化碳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一氧化碳有剧毒,氢气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氢气和一氧化碳都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后

9、产物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说法正确故选:A二、双选题10. 以下实验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配制氯化钠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 用试管盛放液体进行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C. 用足量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锌粉D. 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D【解析】解:A、配制氯化钠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B、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角,故选项说法错误C、锌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

10、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D11. 小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用途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用适量的小苏打发酵做面包把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以提高肥效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途径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C.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D.用“化学”的眼光分析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实验时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取某烧碱溶液加盐酸时有气泡,可重取另一瓶新配制的烧碱溶液再做

11、一次实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就是碱溶液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氮气A. AB. BC. CD. D【答案】AD【解析】解: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正确;用适量的小苏打发酵做面包,正确;把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会导致生成氨气而肥效降低,错误; B、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途径,正确;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正确;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正确;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正确;实验时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正确;取某烧碱溶液加盐酸时有气泡,可重取另一瓶

12、新配制的烧碱溶液再做一次实验,正确;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比如电子,错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就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错误;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氧气,错误; 故选AD12.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A. 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B. 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C. 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 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答案】BC【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

13、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是都不需加热的反应,故A的说法正确;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氧气和氢气都可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的说法不正确;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要大于空气的密度,但其中的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C的说法不正确; D、的反应都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就是说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可用相同的发生装置故D的说法正确故选BC13. 下列各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A. 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B. 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

14、阀门,开窗通风C.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用pH试纸测定“可乐”的酸碱度D. 氢能源的大量应用需解决能耗、储运等问题;、都是常用的复合肥料【答案】AD【解析】解:A、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维生素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说法有错误B、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过量摄入为危害人体健康;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选项说法均正确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故选项说法均正确D、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有错误故选AD14. 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A.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B. 用水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洗涤油污时在水中加入洗洁精以溶解油脂C.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都既与物理性质又与化学性质有关D. 同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同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答案】AC【解析】解:A、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故A正确;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故B错; C、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了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