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15678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 新人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1)第3单元 第8课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孱头(chn)大度(d自诩(x)安土重迁(zhng)B毛厕(c) 冠冕(gun)古董(dng) 残羹冷炙(zh)C犀利(x) 蹩进(bi)吝啬(ln) 故弄玄虚(xun)D剔除(t) 脑髓(su)仪节(y) 勃然大怒(b)【答案】C(A孱cn,B冠gun,D仪y。)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国粹内讧水笼头磕头贺喜B起讫坐落明信片诩诩如生C影碟真谛大拇指蛛丝马迹D针灸喝彩吊胃口礼上往来【答案】C(A笼龙,B诩诩栩栩,D上尚。)3下列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

2、是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我们的子孙是在的,()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A当然但所以只好B自然 可是 所以 只好C当然 但 所以 只有D自然 可是 所以 只有【答案】A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自诩:夸耀。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B国粹:精华。残羹冷炙:烤肉。大度:气量宽宏。C孱头:懦弱无能的人。礼尚往来:崇尚、重视。蹩进:跛着脚走进去。D仪节:礼节。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答案】C(蹩进,形容走进时鬼鬼祟祟的

3、样子)5对文中“送去主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的思想。B指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C指送东西给外国人,以显示中国的地大物博。D指中国对外交流中的媚外政策。【答案】D6理解“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的“捧”字,最正确的一项是()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答案】B(做这道题要注意作者的态度。鲁迅在文章第一段叙述的主要是“只要送出去”而没有拿来的文化守旧的社会背景;幽默讽刺的

4、也只是国民政府文化输出的寒酸而绝不是文化输出本身,正常国际文化交流,本来都是不应该批判和讽刺的。通过完成这道题,我们既能体会鲁迅语言的幽默讽刺,又能体会鲁迅语言的分寸感。)7对“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无情地讽刺了梅兰芳为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充当工具的行为。B这句话无情地讽刺了前面几位大师是古董,因为他们充当了国民党媚外求荣的工具。C这句话无情地讽刺了国民党政府利用古董和活人做媚外宣传的手段越来越高明。D这句话无情地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翻出利用“活人”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新花样,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

5、。【答案】D8“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请选出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A此段是比喻论证,“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中国也不是”,这两个“是”是暗喻的标志。B此段用的是类比论证,用“只是给予”的尼采“究竟不是太阳”,来类比论证“只是送”的中国虽地大物博,却没有达到“光热无穷”的地步。C此段用的是类比论证,用尼采类比当时中国统治者,尼采“只是给予”则发了疯,那么中国统治者,“只是送”,自然是疯狂的举动。D此段用的是例证,用尼采的事例论证没有光热无穷的国家和个人。【答案】C(文中第3段用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6、与“送去主义”者作比,说明“送去主义”者与尼采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尼采的结局,也是“送去主义”者的结局)二、文本精品阅读下列语段,回答912题。从“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原文见课本。9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_【答案】“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10选段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_【答

7、案】选段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11作者是通过哪些事实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的?_【答案】作者紧紧抓住三条新闻,一是古董展览,二是绘画展览,三是梅博士出国。作者用辛辣犀利的讽刺,对“送去主义”的表现和实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点明“送去主义”的实质不过是卖国主义罢了。12对于“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下列语句的感情色彩。(1)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_(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_(3)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8、。_(4)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_【答案】(1)在诙谐调侃之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2)“捧”“挂”表示恭敬、庄重,张扬的字眼与“几张”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大师”“发扬国光”用两个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发扬国光”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3)“进步”,反语,实为“倒退”。(4)“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蔑视、嘲讽之意显而易见。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钱理群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

9、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

10、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

11、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

12、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