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15492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new.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基础达标】1(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2(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

2、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3.(201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4(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

3、(右图)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A.史料记载 B.文字研究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5. (2013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C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6. (201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

4、第一次月考)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7.(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8.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5、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9.(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材料二:同治年间,随着近代军事工业的兴办,洋务派开办了一些专习“西艺”的洋务学堂,解决“学造未能尽洋技之奇”,“造轮船不能自作船

6、主”的困境,以培养军事将领与军备军械制造人材。这些专习“西艺”的洋务学堂中,以同治六年(1867)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和光绪七年(1881)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较为完备,影响也较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之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 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主义。 摘编自陶行知新教育是什么(1919年7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并简要评述其

7、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至民国教育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6分)【自我测试】1.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2013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8、。”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3. (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 )A. 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 B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C. 儒家仁义孝悌等纲常礼教 D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4.(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清代学术概论序中说,“东原(清代学者)理欲之说震古砾今,此真文艺复兴时代之个人享乐主义之精神也”。可见“东原理欲之说”是( )A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 B解放“人性”的人文主义C. 传统理学的继承发扬

9、D自然科学蕴涵的理性主义5.(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河南嵩山少林寺内有一“三教合一”碑(右图)。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面就是老子侧像,遮住另一边,右面则是孔子侧像。与这幅画寓意最相近的现象是( )A“天人感应”说的提出 B火药的发明C理学的形成 D京剧的诞生6.(2013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该寓言出自( )A诗经 B孟子 C离骚 D韩非子7.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下列

10、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8.( 2013届河北省五校联盟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 “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 “存天理,灭人欲”C.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 “学者须先立

11、志”9.(2013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中国)帝国的政治制度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只有它是完全建筑在人权之上的,只有在此制度下,一个省的长官如果不受人民的欢迎,就会被撤职,受到惩罚 伏尔泰哲学辞典材料二: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中国的君主集宗教与世俗大权于一身,对臣民实行独裁统治。中国的刑罚残酷,炮烙、凌迟等酷刑令人发指,而且往往株连九族。他认为,中国人口奇多,耕地不足,人民生活贫困,弃婴到处可见。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十八世纪以前,政治学基础甚薄,一任之君相之手,听其自腐败自发达。及孟德斯鸠出,始分别三种政体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鼎立之说,后此各国,靡然以之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1)材料一、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受到启蒙思想家的关注,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何会有这种差异?(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是否全面?为什么?(5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中西文化交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