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15486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畏自然教学实录第一部分:导入【投影展示以下“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师:同学们,在上个世纪中期,屏幕上的这些话啊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流行。来,请大声朗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读好“改造一切”,“开道”等短语)师:说说你读这些当年的“流行歌词”的感觉。生:豪迈!生:人的力量压倒一切!生:战胜自然的豪情!生:征服自然!师:对,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就是这样的:【投影展示】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师:在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观点是

2、真理,但是有一个学者严春友,他却说“NO”!(众笑)请同学朗读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上面这些说法。(生朗读)生:天真幼稚。生:不自量力。生:对立。师:对,所以,严春友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生:敬畏自然!【投影展示课题】第二部分:共鸣:整理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一)整理观点师:十八世纪的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叫伏尔泰,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是否同意严春友的观点呢?这有待我们学习之后才下结论。但既然是教材向我们推荐的一篇课文,我们就首先要去理解他的观点,才有可能评论他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努力和文字发生“共鸣”,然后才

3、可能“争鸣”。产生“共鸣”起码应该做到两件事:【投影展示】共鸣:整理观点 感受情怀师: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它掷地有声的鲜明观点。【投影展示】议论性散文:观点鲜明 掷地有声师:现在我们就来快速理清作者的思路,看看他的观点有哪些。这篇文章很长,也很难。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做这件事:先抛开第一自然段和末尾一段,请你快速浏览各自负责的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说说每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是啥。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就需要你自己概括了。(教师简单分组,每一个大组负责三段)(生浏览,勾画批点)(师生交流中心句,略。在交流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比如“相形见绌”的“

4、绌”等等)师:真好,同学阅读有速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请同学们再进行深度提炼,用最关键的词语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首先,作者让人类和自然比智慧,得出的结论是生:相形见绌。师:接着,作者又探讨了人类之于自然的作用,原来人类不过是自然的生:表达工具。师:最后,作者进一步研究人类和自然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原来大家都是生:兄弟姊妹!师:于是,严春友最后这样归纳,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投影展示】(二)感受作者的情怀师:作者的观点确实很新颖,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和普通议论文不一样的是,它和散文一样讲究飞扬的文采,彭湃的情感。【投影展

5、示】议论性散文:诗一样美的语言酒一般浓的情感来,同学们,只有体会到了敬畏自然一文中诗一样美的语言、酒一般浓的情感后,你才可能真正和严春友产生共鸣。先让我们来做一回诗人。老师把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做了一个变式,大家这样来朗读。【投影展示】(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领)实在是相形见绌(男)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女)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男)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女)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领)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领)展示出大自然(合)深邃、高超的智慧(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反复朗读,选定领诵者,灵活地点评激发诵读的热情)师:读得好!告诉我同学们,你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来朗诵这段诗一般的

6、文字的?生:自然是那样的神圣伟大,我怀着敬仰之情。生: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生: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美征服了。师:是啊,同学们,也许,这就是“敬畏自然”中的“敬”吧!请再读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耐人寻味的句子:【投影展示】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生读)师:老师有一个疑问,句子中为啥不用“大笑”,而要用“窃笑”呢?生:“窃笑”是悄悄地笑,和“大笑”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后文中说大自然就像母亲一样,是母亲在悄悄地笑。师:哈哈,解释得很好。问题是,为啥大自然母亲就不开怀大笑呢?生:我想大自然母亲是想保护人类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吧。生:人类这个孩子太荒唐了,太无知了

7、,母亲有点儿不屑于笑。生: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爱,母亲爱孩子,如果大声地嘲笑孩子的话,孩子会无地自容的。生:这个“窃笑”表现了母亲的宽容、仁慈、大度。生:我觉得也表现了大自然母亲相信人类这个孩子一定会成长,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荒唐的。师:哦,王老师家的小儿子也经常会有天真可爱幼稚甚至荒唐的言行,许多时候,我们家里三个大人也是偷偷地笑,因为我们理解小孩子的心理和成长特点,要保护他表达自己的欲望,相信他会成长成熟的。同学们,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作为人类,你的情感是怎么样的呢?生:我很惭愧。生:我觉得很无地自容。生:我觉得我们人类很幸运,有这样慈祥善解人意的自然母亲。师:对啊,孩子们,这也是“敬畏自

8、然”中的一种“敬”啊,在反思自己之下的“敬”往往是最深刻的。再来,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最末一个句子。【投影展示】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组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一定要读出反问句的强调意味)师:如果有时间,相信同学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大家看,这是黎斯豪等几位同学在课前仿写的作品:【投影展示】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人类为自己准备的棺木呢?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人类最后的一滴眼泪呢?谁能断言那大面积排出的废水不会是人类已经变质的血液呢?谁能断言藏羚羊死前的咆哮不会是人

9、类灭绝前的呻吟呢?谁能断言城市中那漫天的烟尘不是人类自己的骨灰呢?谁能断言那被黄沙所吞噬的道路不会是人类通往地狱的黄泉路呢? (指导学生倾情朗读,个人读和集体朗读结合,读出高潮)师:同学们,倾情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的内心又涌动着什么样的情感呢?生:我害怕!生:恐惧!生:战战兢兢。生: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了!师:是啊,同学们,如果人类不觉醒不改变,这些句子中描绘的景象就是我们人类的穷途末路啊!这恐惧这害怕也许就是“敬畏自然”中的“畏”的一种表现吧。这三个例子,仅仅是老师从文本中挑选出来的普通的例子,如果大家深入下去,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体会。对自然的敬仰,对自我的反思,对人类前途的担忧,无数情感聚合在

10、敬畏自然的文字中,让我们深深地被震撼。现在,你觉得,你和作者能够产生一些“共鸣”了吗?(有的回答“是”,有的点头,有的表示怀疑)那么,现在我们要反思作者的观点,看看是否能够和作者“争鸣”呢?严春友认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但是,有人提出了和他针锋相对的观点。请看:第三部分:争鸣:反思作者的观点【投影展示】我们都是幸存者(节选) 周国平 五天来,我写不出任何文字。此时此刻,一切文字的表达都是虚伪。我甚至觉得,我的生存也是莫大的奢侈。我惟一能够原谅自己的理由是,我也是一个幸存者。是的,我,你,每一个活着的人,我们都是幸存者。震中在四川汶川,不在我居住的地方,这不过是碰巧罢了。我生活在北京,而不是四

11、川震区,这不过是碰巧罢了。我只是侥幸逃过了一劫而已。灾难完全可能落在我的头上,倘若那样,我也只好承受。大自然生我养我,一旦降灾于我,我必须承受,这原是生命命题中应有之义。斯多噶派的主张是对的:人只能顺应自然。如果死的是我,那就死吧,用不着说什么了。现在,既然仍侥幸地活着,就好好地活,不必为此感到负疚。况且对于任何活着的人来说,死是迟早的事,幸存只是暂时的。然而,正是在这暂时的幸存中,我们一边怀念死者,一边唱响了生命的凯歌。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

12、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的时候提出的。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引导学生速读,把握作者的观点)严春友:敬畏自然周国平:顺应自然何祚庥:征服自然师:同学们,请问,你更赞同谁的观点?生:学习了敬畏自然,我觉得严春友的观点还是更有道理的。但是呢,

13、“敬”可以,“畏”大可不必。“畏”只会让人类变得谨小慎微,更加无所作为。生:我赞同周国平顺应自然的观点。汶川大地震才结束,我们看到了自然的力量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人类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征服自然。除了顺应自然之外,人类其实并没有出路。生:我不同意周国平的观点。如果仅仅是顺应,人类就成为了一事无成的人类了。就如汶川地震,如果我们在地震预测的技术上更先进一些,我们建造的房子更结实一些,那人类所受的损失就会少得多。生:我同意。周国平的观点太消极了!生:我觉得何祚庥的观点有道理。我们人类应该是积极进取的,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奥妙,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和征服自然是两回事。征服自然

14、有一种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味道。但其实,人类在自然面前确实算不上有多高贵多聪明。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像严春友所说的那样敬畏自然。生: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去征服自然。生:我还是觉得不要用“征服”这个词语比较好。最起码,人类和自然应该是平等的吧。生:把这三个观点糅合起来就好了。对自然,既要心存敬畏,但是又要去了解它,探索它的奥妙,在某种程度上让自然为人类所用。但是总的来说,人类还是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做事。师:其实,同学们,你们在讨论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赋予了“顺应”、“征服”、“敬畏”这些词语新的涵义。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

15、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两样东西,一样是我们头顶上繁星密布的苍穹,一样是我心中的道德律。不知道同学们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苍穹”,但王老师更愿意把它理解为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敬畏自然所在的第三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在回答这个问题。【投影展示】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它小鸟欢快地歌唱着。它们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这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引导学生深情地朗读)师: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