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15434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心声》教学实录 鲁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声教学实录教学依据 心声是一篇新课文,但它却悄悄传达着一个信号:曾几何时,那个一直被教育工作者、被全社会所忽视的问题已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教师那个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社会生活如滚滚洪流,冲击着学生的心扉,他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虽然稚嫩但却珍贵的思考与感受。 作家与常人的不同在于,他总是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生。作者正是透过这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

2、欢的课文吗?”她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李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她是成功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二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

3、;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特别是在新课改下,老师,请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实的“师道尊严”的篱笆,给每个学生以宽容和爱,让师生成为一对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语)吧! 教学设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

4、,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方式 尝试多种阅读方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能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表达丰富的内容。 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 教学构思 导人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5、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小组讨论,由表及里: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师生交流,阅读延伸: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讲述故事,倾诉心声。 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师: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 生l: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女儿已经长大,请您松开您的

6、手,让她自由地飞翔吧! 生2: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成绩总是没有达到您希望的目标,请您不要伤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3:我想对爸爸说:爸爸,那天我确实没拿您的钱,您应该信任您的儿子! 生4: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们很久都没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们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松松地陪我吃顿饭吗? 师:(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师:通过阅读,你

7、发现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了吗? 生齐答:小说。 师:关于小说你知道些什么? (生举手回答) 生1:小说有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 生2: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小小说。 生3: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生4: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 师:刚才大家说了那么多,看来大家对小说这种体裁并不陌生。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的复述是否完整,是否有疏漏。 生: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局要到校听课,程老师为了学校的荣

8、誉,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准备。她提前安排了几个同学朗读万卡这篇课文。李京京很想读,可程老师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最后,在公开课上李京京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课文。 师:你认为这个同学对课文主要情节的复述完整吗?你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内容吗? 生:小说写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

9、读的同学由于f去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比较两个同学的复述,我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第二个同学的复述更完整,他补充了两个重要情节,一个是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课文,另一个是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师:很好,大家听得很仔细。的确,经过第二个同学的补充,故事的主要情节我们就基本上整理出来了。通常我们学习;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 生: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师:好!本文的开端是? 生: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师:故事的发展是? 生:李京京躲在小

10、树林里朗读课文;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师: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往往联系在一起,本文呢? 生: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师: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生: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读。 师:不错。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 小组讨论。由表及里 师: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渴望

11、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你的依据提供给大家。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纷纷举手) 生: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文章中万卡的经历与李京京相似,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师:那么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生: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师: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那么大家想到过另外一个

12、问题吗?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供相关的依据。教师通过巡视,参与讨论,综合了解讨论的进程和倾向性的观点) 师:现在请各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一个发言人大胆陈述你们的见解。 生1: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表达了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生2: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表达了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生3:课文182l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生4:李京京与文章中的万卡有着相同的经

13、历,而万卡正好道出了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师:大家都能从阅读文本出发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善于阅读。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还注意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生:不是。 师:那么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依据。 (生选读相关叙述和描写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生1:“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生2: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

14、任、不尊重的态度。 生3: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程老师不惜弄虚作假,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生4: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不是直接写程老师,可也看得出程老师教育的结果。课文38段,“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39段:“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 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 师:说得多好啊!学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学生的生活经

15、历与体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焦点。师生交流。阅读延伸 师: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生1: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你离我们近些吧,请弯下身子来倾听我们的心声吧! 生2: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们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感情的交流。 生3: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不要因为我们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我们,我们需要的是您无私的帮助! 生4:假如我是程老师,我会客观、公正地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 生5:假如我是程老师,我的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