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大纲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614172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学大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经济常识)教学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前 言(1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经济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

2、,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常识主要讲述与我国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识记:1经济的基本含义。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理解:从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8课时)商品(3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3、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识记:1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2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3商品经济有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理解:1比较说明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2举例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属性,缺一不可。3区别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说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4结合实例,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货币(3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

4、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识记:1货币的职能。2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理解:阐释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运用: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价值规律(2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

5、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理解:1结合实例,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2从调节、激励、分化三个方面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运用: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8课时)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4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6、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识记: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2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3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理解:1根据典型事例或统计资料,说明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2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说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3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课时) 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狭义

7、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方面。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识记:1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2几种主要的市场。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

8、段。4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1从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阐释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3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企业和经营者(6课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4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市场的主体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

9、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按经营内容、所有制性质、规模和组织形式,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市场中依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识记:1市场主体的基本含义。2企业的基本含义。3企业的分类。4股份公司和股票、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基本含义。理解:1阐释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阐释企业依法竞争、优胜劣汰的道理,表明在竞争中,出现企业的破产、兼并是必然的。运用:收集有关资料,说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企

10、业的经营者(2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在国有企业中厂长(经理)处于中心地位;党组织起政治核心作用;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企业的经营者要注意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识记: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理解:1从对国家财产负责,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两方面,说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2从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文化科技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说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1、。3列举不正当竞争的实例,说明成功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注意企业的信誉和良好的形象。四、产业和劳动者(7课时)三大产业(4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和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识记:1三大产业的划分。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3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4乡镇企

12、业的发展概况。理解: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引用生活中的实例,阐释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运用: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以及提请劳动争议的处理等。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并有法律保障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

13、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要符合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识记: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2劳动者的主要义务。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法定程序和基本内容。4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5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理解:列举事例,说明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运用:结合个人的职业志愿,谈谈劳动者应该怎样以主人翁姿态坚持劳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五、财政和税收(6课时)国民收入与财政(3课时)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国民收入的分配用于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预算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财政赤字是指当年预算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识记:1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2我国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范围。理解:1从兼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两个方面,说明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2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巩固政权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