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61336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 镜头长短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细胞数量低倍镜 小 短 亮 小 多高倍镜 大 长 暗 大 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

2、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2、实验过程: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研磨过滤 组织样液 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 摇匀 水浴

3、加热 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 浸泡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滴3滴苏丹染液染色 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 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

4、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2、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 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 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摇匀观察,出现紫色。(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 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 滴加碘液 观察颜色反应。实验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

5、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实验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盐酸水解 冲洗涂片 染色 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实验四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一)实验目的与原理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小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卵壳膜、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扩散:某种

6、物质的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二)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红墨水;250mL烧杯,长颈漏斗,铁架台,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东卵壳膜、透析膜),棉线。(三)方法步骤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实验步骤装置A装置B实验现象蒸馏水颜色变蓝不变长颈漏斗液面变化下降上升结果分析长

7、颈漏斗中的铜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玻璃纸进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水可以通过玻璃纸向漏斗内扩散,而蔗糖和红墨水的染料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四)讨论 如果将玻璃纸换成塑料膜,装置A、B中的蒸馏水的颜色将都不发生变化。原因是因为塑料膜不是半透膜。实验五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2、实验过程(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

8、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2)观察线粒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实验六: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略)实验七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中

9、,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常用的化学试剂:0.3g/mL蔗糖溶液。(试剂浓度越高,发生现象就越明显。但如果试剂浓度过高,则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二、实验过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滴入蔗糖溶液 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滴入清水 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八: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二、教学建议 在本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将本实验与“

10、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合为1课时进行。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例如,上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提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并思考以下问题:无机催化剂氯化铁溶液中的Fe3+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与Fe3+相比,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什么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已知数目的Fe3+和过氧化氢酶分子后,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多?哪个试管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并请学生分析一下,试管中产生的各是什么气体?哪个试管内的反应进行得比较快?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实

11、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3.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加入实验材料后,应立即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时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中。 (2)向试管中插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3)试管最好使用20200 mm的,这是因为如果试管过小,整个试管就会因充满了稠密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复燃。 (4)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切勿溅到皮肤上。如果皮肤滴溅上过氧化氢溶液,一定要用清水及时冲洗掉。 三、参考资料 实验材料的准备 新鲜的鸡、蟾蜍的肝脏或鱼的肝胰脏,实验效果

12、也很好,但需要查阅资料,进而换算出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上述肝脏或肝胰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多少倍。实验九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二、实验过程(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序号项目试管1试管2试管31注入可溶性淀粉液2 mL2 mL2 mL2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60左右的热水中沸水中冰块中时间5min5min5min3注入淀粉酶溶液1 mL1 mL1 mL4振荡摇匀保持各自的温度5

13、 min5 min5 min5加入碘液1滴1滴 1滴6观察颜色变化不变蓝变蓝变蓝 (二)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顺序项目试管123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2注入蒸馏水1mL3注入5氢氧化钠溶液1mL4注入5盐酸溶液1mL5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6保温60时间5min5min5min7注入斐林试剂2mL2mL2mL8隔水煮沸1min1min1min9实验现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无无三、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实验十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2产生情况。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二、实验过程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两份: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2、检测CO2的产生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 甲 乙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CO2的产生;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装置甲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