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607942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 7.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4、概述种子的形态和结构。5、分析种子的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6、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2、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3、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并尝试画出所观察的种子的结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3、通过

2、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形成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概述植物的受精过程和描述绿色开花植物和果实的形成过程。2、能够概述种子的结构,尝试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3、种子的萌发过程;芽的结构和发育。难点:1、概述植物的受精过程。2、芽的发育过程。三、教学过程教师: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花的结构,下面我们以桃花为例,一起来回顾一下:(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生殖器官1、花柄:一端着生在茎上,另一端连接着花朵。2、花托:顺着花柄往上看,可看到略为膨大,呈杯状。3、花萼:由5片萼片组成。4、花冠:由花瓣组成。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5、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

3、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里有胚珠(桃花只有一个胚珠)。(二)传粉和受精后形成含有种子的果实1、当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时,花被就会展开,露出花蕊。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自花传粉或依靠昆虫、风等外力进行异花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完成受精作用。2、受精的过程: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雌蕊的柱头、花柱,到达子房,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一个与极核结合,完成双受精作用。3、子房发育成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4、绿色开花植物的这种生殖方式称有性生殖。问题1:被

4、子植物是由什么结构来繁殖后代的?生:种子。师:问题2:种子中的哪部分结构发育成为新个体?生:胚。师:问题3:种子的“胚”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生: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师: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请大家概括出有性生殖的定义。生: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三)种子中的胚是幼小的植物体蚕豆种子的结构:学生解剖观察菜豆种子1、外形的观察:先看一下菜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肾形,白色或褐色)。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种皮,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可以看到有种脐(是种子从果实里脱落时留下的瘢痕(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察豆荚,注意种子的着生状况。)和种孔。(用力捏一捏种子,注

5、意观察种孔处出现什么现象。)想一想,种孔有什么作用。2、解剖种子,观察胚的结构:(1)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剥下种皮,用手摸一下种皮,了解种子的坚韧性,想一想种皮的作用。(2)剥开种皮后,首先看到有两片肥厚的豆瓣,这是子叶。用手或解剖针轻轻地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片豆瓣。然后对照课本上的图解,用放大镜观察和辨认胚根、胚芽、胚轴等部分、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玉米种子的结构:学生解剖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外形观察:取一粒玉米粒,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教师指出,每一个玉米粒实际上是一个果实,但是由于它的果皮和种皮连在一起,不易分开,习惯上称它为种子。2、内部结构的观察:对照课本上的图解,用刀片从种

6、子的顶部,沿着中线把种子纵切开来。切的时候要通过胚的中轴部分。(即玉米粒中线部分有一个呈三角形的部位,这是胚。)在籽粒纵切面上,种皮以内大部分为胚乳;胚只占基部的一角,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子叶盾形,外侧与胚乳相连,不贮藏养料,但它能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观察时,用吸管吸取碘液,滴在切面上,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成蓝紫色的部分是胚乳,染成桔黄色的部分为胚。用解剖针轻轻地将胚上端由几层幼叶包裹着的胚芽挑出来,放在培养皿上。再用同样方法将胚下部呈锥状突起的胚根挑出,也放在培养皿中。胚芽和胚根之间剩下的部分就是胚轴了。在胚轴与胚乳之间是子叶,只有一片。小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7、蚕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异同:(四)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一株植物(盆栽花卉或移植到花盆内的农作物),然后提出问题:“这株植物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种子是怎样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体的?”学生回答:“需要施肥”、“需要浇水”、“需要土壤”、“需要适宜的温度”。教师可:“一粒种子要长成一株植物体,需要许多条件”,“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种子萌发都需要哪些条件”。(或者可以从一周来的准备工作开始,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然后从学生的实验中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全都浸入水中的种子不发芽?”“为什么沾不到水的种子也不发芽?”“种子萌发

8、到底需要还是不需要水呢?”)教师:出示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只有一粒种子可以萌发?而其它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依次让学生找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教师: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因,即温度、水分和空气。学生:再观察演示实验,从种子本身来发现问题教师:有完好胚且外界条件适宜的种子才能萌发,而即使是外界条件充足,种子本身的胚被破坏了,种子也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内部条件也是必需的。教师:“一粒完好的种子在外界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就一定能够萌发吗?”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具有不同厚度种皮或果皮的种子,请大家思考说出将它们同时种在土壤中,哪个先萌发,哪个后萌发。学生:皮厚的不易萌发。教师:除了

9、有完好的胚以外,还有一些种子本身的其他条件也对其萌发起着作用。教师:介绍种子的休眠现象问题和寿命问题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师:请大家结合萌发过程挂图,再了解一下种子的萌发过程,也就是胚的各部分将生长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些器官。学生: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茎,胚芽发育成叶。(五)萌发后的种子能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教师: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芽的种类:(1) 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叶芽的

10、结构:1、提示注意事项:(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3、小结:白杨枝条的每个节上有叶痕,在叶痕上方的叶腋中生出侧芽。白杨的侧芽是互生的。顶芽着生的顶端。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两片鳞片,鳞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分丧失和严寒的侵袭。侧芽的鳞片内有中轴,这是芽轴。芽轴的周围生有幼叶,带黄色,彼此挤紧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叶越小,最小的只是一个个突起,叫做叶原基。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一个突起,这是芽原基。芽轴的顶端有白色肉质的小丘,这是生长点。叶芽发育成枝条时,芽轴渐渐伸长,节间距离加大,叶原基和幼叶形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