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吆喝》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597764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吆喝》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吆喝》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吆喝》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吆喝》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吆喝》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吆喝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招徕(li) 钳(qin) 铁铉(xun) 囿(yu)隔阂(h) 饽(b) 秫秸(sh ji) 钹(b)雪花酪(lo) 荸荠(b q) 荞麦皮(qio) 合辙押韵(zh)(2)形似字区别(3)多音字辨析(4)解词招徕:招揽。囿:局限。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重点句子分析】(1)文章思路文章第4段是个总领段落:“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一

2、句从两个方面为全文立下了“主题”。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这样,文章的思路显得有条有理,十分清晰。(2)本文的衔接过渡的语句“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3、“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叙述介绍转为对吆喝的评价品析。【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兼旅行记者。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1990年,80岁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意识流小

4、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2)文学常识谈谈散文在结构和行文上,散文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节奏”。那意态,的确有点像“散步”,似“闲谈”,如“行云流水”。它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主要是由于作者对所写的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实现。就结构而言,有的比较讲求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文体而言,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练和优美,而更

5、在那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读散文,应留心:作者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我们留心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深细地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段),由北京街头的器乐提到声乐部分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第二部分(410段),北京街头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叫卖声没有停过。第三部分(1114段),作者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2)中心意思本文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

6、节奏等,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之情。(3)写作特点语言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结构条理清晰。【课文写作特色】1围绕中心,选材丰富,详略得当。2结构清晰,层次井然。3语言朴实平易,生动幽默。【课本习题提示】一、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是怀有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二、例:“葫芦儿刚蘸得”“小玩艺儿赛活的”“卤煮喂,炸豆腐哟”,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三、略。【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招徕(li) 弦乐(xin) 钳形

7、(gn) 铁铉(xun)B隔阂(h) 囿(yu) 伶俐(l) 吹嘘(x)C饽饽(b) 小钹(b) 雪花酪(g) 小贩(fn)D秫秸(ji) 荸荠(q) 荞麦(qio) 糠(kn)(2)结合语境,解释加粗的词语。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4)下面一段话中标点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A,。,:。 B,。C,:! D,。,。(5)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

8、吓了个马趴?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对卖荷叶糕的吆喝“特别害怕”。所以,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很可能会“吓了个马趴”。B这是夸张的说法,表现了作者幽默调侃的用意。C因为“卖荞麦皮”的叫得太难听,“我”趴在地上就听不到了。D因为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荞麦皮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所以“我”特别害怕,“吓了个马趴”。(6)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

9、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画在原文上)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参考答案(1)B (2)招揽。 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形容说话油滑。 (3)荠:q荸荠j荠菜;喝:h喝茶,h喝令。(4)D (5)A (6)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6种。“一是我买得起吞下去。”夏季。这样写繁简得当,重心突出,文章结构清晰。按时间顺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