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59767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2016 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语文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8 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共39 分)(一)默写( 15 分)1、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 秋)2、,匹马戍梁州。(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生查子 元夕)4、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5、,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 题( 4 分)四块玉别情元 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

2、项是()( 2 分)A 、“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B 、“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C 、“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 ,暗含别离之味。D 、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三)阅读下文,完成8-10 题 ( 8 分)黄生借书说(节选)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

3、的 _ 。(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1最新资料推荐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D、“固”解释为“本来” ,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 题 ( 12 分)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

4、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注】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 1)更重问之()( 2)异昨日之言()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13、 明帝认为“日远”的原因是;认为“日近”的理由是( 2 分)14、从

5、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3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 题 ( 20 分)城市记忆冯骥才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城市和人一样, 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 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 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 城市中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

6、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 ,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 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但是, 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开始觉2最新资料推荐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 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 “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

7、触与可感。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 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当然,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 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 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 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 “

8、腹内空空”的暴发户 ,变为失忆症 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 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15、第段中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 分)16、第段加点词“暴发户”、“失忆症患者 ”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_( 4 分)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 分)18、联系第段,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的依据是(4 分)19、下列文字放在第_段和第 _ 段之间是最合适的,为什么?(5 分)这里说的城市记忆不是个人化的, 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 而是群体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 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

9、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经过筛选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 题 ( 20 分)母亲的文化迟子建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 受父亲影响, 她不止一次读过 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 母亲说 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

10、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 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x p xi o li n 地要3最新资料推荐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 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

11、间,它应该开演5 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 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 放映厅还没开呢。 放映员打开门, 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但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 完整地把它看完了。 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快到家的时候, 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 “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母亲的话

12、,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2 分)xp xi o lin ()21、文章叙述了母亲的三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分)( 1)母亲读红楼梦 ,强调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2);( 3)。22、联系上下文,第段母亲的话“让我感动”是因为“让我难过”是因为( 4 分)23、文中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6 分)24、下列看法与“母亲的文化”相符的一项是()(4 分)A 、写吃喝玩乐、斗嘴斗气的都是好小说。B 、那些哗众取宠的作品,让人难以接受。C 、只要关注严峻现实,就一定是好作品。D 、好作品只能是朴实的,是曲高和寡的。三、综合运用(11 分)25、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游人如织。 为了方便游客参观, 小明设计了一份公益宣传单“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 (如下),请帮助小明完成导览内容。4最新资料推荐 _ _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1、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