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鲁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59690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同步训练(应联系上文理解。)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扣住文中描写水、鱼、溪流的句子去填。)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4翻译。(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从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

2、去揣摩。)(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6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等景物,突出了

3、小石潭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的情感。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_(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两文内容分析。)8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_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_(二)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

4、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 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文题:钴鉧潭记,作者:柳宗元)10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啮其涯( ) (2)以予之亟游也( )(3)芟山而更居( ) (4)气之迥( )11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2)其颠委势峻( )(3)予乐而如其言( )(4)行其泉于高者( )1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同_。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13翻译。(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_。(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_。14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

5、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后文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的生活境况。参考答案1(1)大约 (2)深 (3)停留(4)跟随2(1)那,溪岸的 (2)它的,溪水的 (3)这里的,小石潭周围 (4)小石潭的景物3(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1)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5移步换景;定点特写

6、;比喻6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7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8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9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10(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 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11(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12A,“屈”同“曲”13(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14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