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596856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三区三城”为目标,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济运行经历了下降、企稳、回升三个阶段,逐步朝积极方向转化,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一、经济运行综 合全市经济

2、企稳回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方式有效转变。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8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2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林牧渔业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6.6%。新增高效

3、农(渔)业面积15.5千公顷,建成千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78个,其中万亩以上14个。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占到56%。年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总数达1402只。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碧螺春茶、苏太猪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农业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年末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1个。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完成农田水利总土方2874万立方米,疏浚整治各级河道1718公里,加高加固圩堤141公里,增砌护岸184公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发展。全市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新增农村社

4、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09家,累计达到2821家,持股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超过90%。农村村均集体收入增长14.7%。工 业在一系列保稳促调政策措施的有力提振下,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稳步回升,重点产业保持优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营效益逐月向好,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3704.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84.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产值3466.39亿元,增长4.1%;外资工业产值13273.70亿元,增长7.1%。重工业产值14538.44亿元,轻工业产值5746.05亿元,分别比

5、上年增长9.2%和3.2%。优势行业、新兴行业、民生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导力量。电子、纺织、冶金、化工和装备制造等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92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整体运行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56亿元,增长4.4%。经营效益稳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9%;利税总额

6、1524.84亿元,增长4.1%,其中利润总额1038.89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4.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品产量比上年+-%发电量亿千瓦时791.945.0纱万吨71.070.1布亿米7.952.2服 装亿件9.555.0机制纸及纸板万吨555.2719.2硫酸(折100%)万吨164.475.8碳酸钠(纯碱)万吨81.83-14.0合成氨万吨54.94-4.6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万吨56.7111.0生 铁万吨1713.338.6粗 钢万吨2073.276.8钢 材万吨2649.885.4通信及电子网络

7、用电缆对万千米2058.59-11.5光 缆(光纤通讯电缆)芯万千米2272.4964.3家用吸尘器万台1220.89-25.6家用电冰箱万台157.73-33.8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304.17-53.2微型电子计算机万台8035.8435.8# 笔记本计算机万台6995.2057.4显示器万台1828.572.6数码照相机万台1779.619.4建筑业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7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施工面积7377.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19.52万平方米,均比上年下降1.5%。建筑企业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全年本地建筑企业在外市完成建筑

8、业产值1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有3家建筑企业荣登江苏建筑业综合实力30强,6家装饰企业荣获江苏建筑装饰10强称号。运输邮电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明显提速。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66.4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63.7亿元,港口建设投资26.7亿元。全年完成公路、水运客运量3.9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67.9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0%和6.4%;完成货运量1.1亿吨,货物周转量103.2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11.4%。现代物流生产规模继续提升。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4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运

9、量271.8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186.9万辆,其中汽车101.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2.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比上年增长26.9%。邮电通信稳健发展。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发送函件2.49亿件、特快专递1371万件、报刊3.09亿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6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143.70亿元,增长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3.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46.15万户,比上年增长1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84.32万户,比上年增长23.1

10、%。国内贸易全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完善,商贸中心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01.19亿元,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5.65亿元,增长15.9%。城乡消费市场有效激活,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06.94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19.9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74.3%和25.7%。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为99.98亿元、88.76亿元和676.30亿

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28.4%和19.3%。汽车、高端科技产品、时尚消费品、更新换代产品成为消费热点。热销商品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5.3%,家具类零售额增长1.24倍,服装鞋帽类零售额增长28.4%,家电类零售额增长25.7%。消费刺激政策显现成效,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达到2.33亿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达到6.5亿元。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时代广场、沃尔玛购物广场、平江新城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相继竣工,久光百货、天虹百货、沃尔玛等一批著名百货、超市品牌进入苏州市场。金融业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切实将信贷资金投向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经

12、济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有效提升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450.54亿元和9032.28亿元,比年初增加2650.53亿元和2451.71亿元。股票交易活跃。年末全市拥有证券营业部48家,当年新增5家。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15.68万户,比上年增长33.7%。全年股票、权证、基金成交金额19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0%。全年发行企业债券43亿元。保险业务稳定增长。全市新增保险机构3家,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到5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4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财产险收入5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人寿险收入93.61亿元,比

13、上年增长14.5%。全年已决赔款及给付49.14亿元,比上年下降11.4%。房地产业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引导,积极提振市场信心。2009年以来,市场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全市商品房销售走出低谷,房产交易比较活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4.34亿元,比上年增长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4.4%。商品房施工面积7047.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竣工面积1878.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8%。商品房销售面积2346.12万平方米,增长13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011.88万平方米,增长142.3%。全年市区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467.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4、149.7%,其中住宅412.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1.9%。旅游业旅游业围绕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时尚游、太湖生态休闲游三大品牌,强化规划引导,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接待境外游客219.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旅游外汇收入9.97亿美元,增长0.2%;接待国内游客5870万人次,增长11%。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58家,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饭店70家。全市4A级景区点23家,5A级景区点2家。全市景区接待游客727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苏州成为长三角城市中拥有最多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线路的城市。二、体

15、制改革与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在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乡接轨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金融创新力度加大。鼓励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基金和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市新增15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18家,累计发放贷款额76.2亿元。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资金227亿元。稳步推进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市容市政管理体制和公交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培育壮大社会中介组织。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2.65万家,年末累计达15.73万家;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29.97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4205.53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13万户,年末累计达到32.55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38.25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153.81亿元。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92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7.7%,实现工业总产值6495.1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0%。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