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596661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中国石拱桥一、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并紧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来说明是事物说明文写作的要点,也是事物说明文赏析的要点,加上本篇又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加上此前又没有系统学习过说明文,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确定为: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因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归纳并掌握本文介绍的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赏析、写作事物说明文光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是不够的,还必须抓住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几个重要的说明文要素。语文课文是教学的材料,教师必须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从中汲取最适宜的东西让学

2、生学习。鉴于本文着眼全篇而言使用的主要是举例说明的方法,因此我把本课学习的第三个学习重点确定为:学习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本课而言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第二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采用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方式;第三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如下: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设置情境、问题,导入课文。 1融入情境,调动积累回答问题。2介绍作者。 2学生记录主要信息。3播放朗读录音,提出听读要求。 3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问题。4引导梳理课文介绍的有关石拱桥知识。 4学生概述课文介绍的石拱桥知识的几个方面。5引导

3、判断本说明文的类型并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思考问题并引用文中关键词语概括中国石拱桥特征。6提出“课文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的问题让学生调动说明文体知识展开研讨。7引导学生谈学了本课的收获小结本节学习 7学生多角度谈学了本节的收获。的内容要点。 8布置课外作业,延伸拓展本课所学的知识.。 8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提高二、教案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1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本文作者茅以升的基本情况3了解并概括有关石拱桥的知识。4把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重点。5学会举例说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自查

4、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词。2通过引导回顾有关说明文体知识突出本课学习的重点,突破本课学习的难点。3设置情景法、质疑法、讨论法、问答法、幻灯片演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归纳并掌握本文介绍的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3学习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难点1揣摩本文用词的准确性。2弄清本文材料安排的顺序。教学突破围绕“文章给了我们哪些知识?”“课文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筛选有关的参考资料。2准备好教学需要的幻灯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初

5、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词。2复习前一节所学的有关说明文的文体常识。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导入课文(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师:大千世界,不论乡村还是城市,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离不开河流。为了人们出行的方便,河流之上我们总能见到大小不等、形式不一的诸多桥梁。那么同学们能分别从建桥所用的主要材料及外部形态两个角度给你所见过的桥梁分分类吗?2师:本节让我们共同走进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作品中国石拱桥,聆听专家对我国石拱桥方方面面知识的介绍。(板书课题、作者)3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茅以升: 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

6、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设”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他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1融入情境,调动积累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材料)木桥、石桥、钢架桥、钢筋混凝土桥(形态)平桥、拱桥、立交桥、斜拉桥(不管学生的答案怎样,都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2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中激起探究文章内容的欲望3学生记录主要信息。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1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让学生明确石拱桥的概念,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3在学生交流发言中拓展桥梁知识。提示学习内容在完

7、成知识与能力目标2的同时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就课文内容概括进行男女同学擂台赛。(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提出听读要求:要求在听读中给自己课前预习中读错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并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中国石拱桥哪些方面的知识?的问题2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并板书: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具体情况;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情况。1学生边听朗读边给自己课前读错的字注上拼音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男女学生竟答概括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有关中国石拱桥四个方面的知识在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的同时为知识与能力目标3的

8、完成做准备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完成之时与能力目标3。明确说明文是给人知识的文章,学习说明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中获取知识。三、研读课文,把握实物说明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师:说明文有两大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很明显本文是以中国石拱桥作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既然说明对象是具体的事物,文章自然是属于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特征,那么谁能说出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呢?(教师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文中相关词语作答并板书: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2师:说明事物必须抓住特征,那么本文在具体

9、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时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来说明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速读一遍课文的相关内容。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介绍赵州桥部分能够体现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典型语句,指导学生仿照媒体上表格的形式口头填写介绍卢沟桥部分的哪些语句能很好表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4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使用的说明语言角度来分析课文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对于各小组探究的问题,教师适当做些巡视点拨)(讨论交流明确的内容,教师用多媒体幻灯片予以展示从说明顺序角度看: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三个具体特点,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

10、出现的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加以具体说明,接着进一步阐述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最后进一步阐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情况。由此可见本文的具体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个别、由浅入深、由过去到现在,其中既有逻辑顺序又有时间顺序。本文就是这样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介绍说明中国石拱桥及其特征的。从文章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角度看:文章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时主要使用的是举例说明的方法。(在讲到使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时,教师进一步补充下列知识:为了说明某一类具体实物的特点,就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那么我们在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必须注意所举例子一要典型,

11、二要充分。所谓典型就是事例要有代表性,要能很好体现实物的特征;所谓充分就是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不可太少。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下列三个问题:(1)若用我们家乡的葫芦潭桥替换文中的赵州桥,表达效果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2)若课文只举赵州桥为例能很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为什么?(3)若课文除了举文中两个例子外还举我们家乡的葫芦潭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效果是不是更好呢?为什么?) 从文章使用的语言情况看,本说明文的用语是十分准确的、周密的、平实的,部分地方的用语也是相当生动的(如介绍卢沟桥桥栏柱上石刻的狮子这部分的文字)。本文使用说明语言的准确主要表现在大量修饰语和数词的使用上。这些

12、说明语言的运用为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学生思考后竞答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征。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学生口头竞答填写表格内容。4三个小组各带着自己研讨的问题展开研讨,并选出各自的代表发言。让学生了解实物说明文的特征。培养“以文解文”回答问题的习惯。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解决知识与能力目标4.体会本文在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时是如何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来说明的。一个教师分析,一个学生分析,充分体现知识建构主义的理念,我学我用的理念。进一步引导学生调动说明文体常识,从多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的”这一重要的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使用的说

13、明方法是很多的,但纵观全文看,文章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时使用的是举例说明的方法。事实上教学一篇说明文时,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因此针对本文,我重点教学生学会举例说明的方法。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知识建构主义的理念、生成化的理念,我在讲清什么情况下要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有哪两个基本的要求后,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活用所学知识。总之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突出本课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四、本课小结(约 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师:以上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的最后,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谈谈你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吗?学生从了解到的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事物说明文的特点及写好事物说明文的

14、关键等角度畅谈学后的收获。突出本课所学的重点,强化本节学习的内容五、课余作业布置,延伸拓展本节所学。(巩固并提高本节所学,充分体现“我学我用”的知识建构理念)1请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模仿课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写法,给你熟悉的家乡的某座石拱桥写一段文字。2试着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三个角度对课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部分的文字作一具体分析。板书设计: 11中国石拱桥 (事物说明文)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三大特征 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具体情况; 形式优美 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结构坚固 紧抓说明事物特征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情况。 历史悠久说明顺序 :一般到个别、由浅入深、由过去到现在说明方法: 举例子 典型、充分说明语言: 准确、周密、平实、生动 修饰语、数词的使用三、点评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各教学新理念;亮点主要表现在开篇导入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后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分组探究“本文是如何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来说明的”的手段技巧的设计运用。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