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594726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35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78820(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2018 年中考记叙文真题汇编(说明:本试题汇编只收录有真题和答案图片版的试题,以确保试题和答案的准确性,共100 页)(2018 河南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7 10 题。(共 16 分)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 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 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

2、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 “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

3、初中, 离家远, 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 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 到家就跟父亲吵: “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 “别跟孩子瞎说八道! ”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

4、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 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 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 她有了孩子, 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 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

5、起来。她吞吞吐吐,说: “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 “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 “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 “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父亲笑着打断母亲, 转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 挤出笑来, 说:“来来, 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1最新资料推荐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 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 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6、(作者:赵文静。有删改)7.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 分)8. 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4 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9. 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4 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10. 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分)7 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

7、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 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 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意思对即可。一点1 分,共 4 分)8 示例一: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通过描写人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第点一点1 分,共 2 分;第点2 分。共 4 分)示例二:正面(直接)描写。( 1 分)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1

8、分)侧面(间接)描写。( 1 分)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1 分)(共 4 分)9 她的心理: 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 ,(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父亲的心理:女儿的理解、体贴而而欣慰。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共 4 分)10从情节看, 母亲的话设置悬念, 引发读者的疑问; 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

9、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从主题看, 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第点2 分,第点一点1 分,共 4 分)(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 题。( 18 分)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2最新资料推荐学实验!在我眼里, 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

10、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哇”我们惊呼连连。秋明嘻嘻笑: “好玩不?知道为啥不?”众人摇头。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

11、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叹: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 “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 “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可是世事难料, 秋明读高中的时候, 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 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

12、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 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 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 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 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 自报家门后, 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3最新资料推荐21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22“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13、23“是这样的, ”秋明不好意思地笑, “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17 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 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24“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25“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26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27秋明真是好样的!28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29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选文有改动)12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 2 分)13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 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