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春之声》音乐叙事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4594446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春之声》音乐叙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说《春之声》音乐叙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说《春之声》音乐叙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春之声》音乐叙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春之声》音乐叙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春之声音乐叙事【摘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中国经济已与世界接轨,中国的社会发展,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此时,重读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春创作的力作春之声,更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使人更加叹服王蒙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关键词】青春之歌;音乐;叙事王蒙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破除清规戒律的胆识,写出了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震动了文坛,崭露了文学才华。然而,因其作品“干预”了生活,他竟被错划为“右派”而发配新疆。1979年夏,他得以平反昭雪,举家迁回阔别多年的北京。“故国八

2、千里,风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使他得到“二十年的生聚和教训”。面对纷至沓来的新生活,他长期积累的创作素材,蒙受压抑的创作激情,终于如火山爆发时的岩浆奔涌而出,仅1979年至1981年就创作出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春之声是其代表作,登载在人民文学1980年第五期上,并荣获1980年优秀小说奖。一、青春之歌评析春之声讲述的是刚刚从欧洲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归国的工程热物理学家岳之峰回家过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时间是 1980 年。从作者选材和编织故事的时间看,其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岳之峰,一个实地考察、体验过西方现代文明的中国科学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回“家”。不言而喻,岳之峰当然具有

3、了“世界”眼光,准确地说应该是西方眼光。值得注意的是,岳之“峰”的高度当然是因为在西方的留学造成的,并且他的专业也是国际通用的工程热物理学如果要给当年的瓦特颁发学位的话,大约也是这种吧。当初中国辗转从德国引进了社会科学,今天已经轮转到了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了。在归心似箭地踏上“故乡”路的开始,科学家岳之峰产生了许多不适应。一时间,他难辨东西,“无论魏晋”。不知“我”是谁,不知情之所归?出国考察三个月,体验了现代化德国舒适、高速的飞行,此时要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一样,在闷罐子车里熬两小时四十七分钟才能到家,他辨别不出火车行驶的方向。春之声虽然在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到了两种文明高低不同、差异明显的氛围中

4、,随着岳之峰思绪的变化和叙述的发展,先进与落后的对比自然成为了鼓舞人们奋发的伏笔。但岳之峰对待两种现实情境、两种文化面貌的态度无可辩驳地说明:在表征文化现状、为国家民族画像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民族发展之路应该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小说 春之声的发表引起了轰动,也引起了激烈争论。 往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过眼云烟。当我们今天再次阅读文本的时候,会觉得没有什么意识在流动,只会被那奇异的想像力感动、叙写的冲击力灵动、文学空间的扩张力激动。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小说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写模式,运用了以人物心理世界意识流程为中心的放射

5、状结构。 借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的“意识”流动,反映出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奏响出整个社会“春的旋律”。小说紧紧聚焦“人物”的内心世界,深透地切入到心理活动和意识流程,力求真实、细腻、流动地展现心灵意识的流程,用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自序中的话说就是“复活了的我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自我。 ”“我当时想写的是在我国特定的十年、二十年过程中人们在心灵上所受到的考验。 ”小说置外在的故事情节于不顾,直接切入人物内心深处,用酣畅充沛的笔墨刻画出剧烈地意识流动的波涛和细微的心理变化,影现出岳之峰在闷罐火车里对生活的感受、未来的遐想、曾经的迷茫、现实的痛苦

6、以及坚定信念的心灵、意识旅程。 这种心理剖析式的人物自己意识或无意识的展示,虽然粗糙,未经梳理,却因此而真实,从而给小说增添长久的生命力。新时期之初,正如“春之声圆舞曲”舞动着春天的旋律从遥远的天际来到改革开放的中国,来到以热情和希望迎接新时代到来的中国人心中一样,小说春之声首先以欢快的旋律带给人们清新、欢畅、朝气蓬勃、充满遐想的感觉。春之声开篇便确立了这流动、悠扬、欢快的格调,主人公岳之峰的自由联想完全在由各种节奏感很强的短句构成的氛围中完成。它象一支弦乐小夜曲,引领着人们走进梦幻一样的故乡,去感受田园的美丽、晶莹的露水和那诗一般的生活景象。二、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氛围“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

7、难。哞,哞,哞,快点开,快点开,快开,快开,快,快,快,车轮的声音从低沉的三拍一小节变成两拍一小节,最后变成高亢的呼号了。”这种由慢而快,到后来加速的叙述节奏就好像回荡在读者心中一样。读者不由自主地随着作者愈来愈快、愈来愈响的声音描述,将思绪穿梭跳跃在岳之峰的心理时空中。在这一段描写里,作者不仅写出了语言节奏、声音回响、声音与印象的对应,而且写出了由声音引发的各种联想内容。最后一句,作者干脆采用了音乐术语,将节拍融入到语言叙述中。于是,我们更不难体会那从三拍一小节到两拍一小节直至一声长鸣的音乐般节奏了。它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希冀祖国快些发达起来、强大起来,以赶上世界强国的热切情怀。越来越快的音乐

8、式语言节奏不仅起到了承接联想内容的作用,而且强化着叙事的情感基调,强化着叙事主体的思想和感觉。“咚咚咚,噔噔噔,嘭嘭嘭,是在过桥了吗?联结着过去和未来,中国和外国,城市和乡村,此岸和彼岸的桥啊!”声音、节奏、情感的交织,烘托着小说的主旨倾向,而跨跃时空的心理结构也正是在这三者的相互交织中得以延展。由此,传统的情节线索由联想的时空打破,欢快的节奏更成就了小说抒情格调的形成。读者至此读出了欢欣、读出了快乐、读出了乐观积极的情调、读出了小溪般潺潺流动着的诗一般的旋律。可以说,音乐性的节奏使小说春之声更富诗情,更具可读性。春之声运用了大量词语排比或者是意念排比的句子,它有双重促进作用:一是语言的音乐性

9、节奏,二是内容的联想性节奏。音乐性节奏使语句更连贯,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铭记;联想性节奏又使所描写的意象伴随人物的心理流程而跃动在主人公流动着的心灵画卷里,同时随主人公的思绪表达出对事物的感受。它易于表现多重内容,易于更好地发挥心理结构的作用。这里,节奏成为引领语言及整个文本形式走向丰富内涵的枢纽,正像文中所描写的那样:“在第一株烟草花后面,是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轻轻地”、“熏熏地”、“袅袅地”,三个常用来描写人的陶醉状态的语句,此时赋予在闷罐子车厢上,显然代表了主人公的情绪,我们已完全看不到他最初乘坐这种车时的

10、些许懊恼,反而伴随情感的变化而倾听那车厢中流贯出的温馨乐章了。这是音乐的篇章,是圆舞曲般的旋律;是美的,是“春之声”般的妩媚;是富有诗意的,是从车厢里、从主人公心中流泄出来的诗与美相交织的诚挚和情怀。三、情感音乐节奏由抑而扬、由舒缓而渐强节奏由抑而扬、由舒缓而渐强。小说的前半部分情感基调低落,岳之峰在闷罐子车上有点垂头丧气,贫困、落后的生活现象在他眼前撞击,从他心中倾吐出的种种感触是淡淡的感伤。他从宽敞舒适的三叉戟客机上下来,没想到却坐上了“瓦特和史蒂文森时代的闷罐子车”!环境的变异在脑海中撞击出一连串闪烁、跳跃的意念、印象。受成分论的迫害检讨二十年,而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工厂的装配线却在不停地

11、转动;我们的铁路这样落后,而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却奔驰着川流不息的车厢,岳之峰此时的情绪是低落的,烦躁的,心境甚至有点灰暗。后半部分的情调是明快的、昂扬的。小说节奏由抑而扬,行文变得明快而流畅。岳之峰的心雀跃了,情绪由低落而高扬,他浮想联翩:法兰克福欢乐的儿童,西北高原雪白的丁香花,营火晚会的歌声,北海公园的春风。他在闷罐子车中寻觅诗意,在粗陋中见到了美,在杂乱中见到秩序。他心底那片热爱生活的明媚春光浮现出来,在他眼前闪耀。他看到了人们拥挤不堪的车厢依然海阔天空,谈笑风生;看到了信心十足、指挥若定的女列车员;听到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车轮声;听到学德语的女声和春之声圆舞曲。他深切地感到,春天的旋律在

12、这节车厢、在祖国的大地上回荡;他清醒地认识到,春天的日历上并不都是印满了鲜花,其中仍然有泥泞、坎坷。一切都呈现了转机,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小说也在优美的、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旋律中达到了高潮。在春之声中作家捕捉住主人公返乡探亲途中的情绪变化,写出了主人公对明与暗、美与丑交织着的社会转折时期的生活感受;对事业的信念;对人民的爱和希冀。小说在作家笔下流泻的是在经历之后处于转机之中的中国人民的激情之流,蕴涵着深厚的思想意蕴和催人奋进的强烈主题,独具匠心。抒写了“春”的气息。由车轮滚动声联想到黄土高原乡下的人工打铁,泉水叮咚响的歌曲,叫人发狂的美国抽象派音乐无论是愉悦着心灵的音乐还是令人不快的噪音,在岳之峰听来,“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结论:王蒙是一个经历坎坷而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未泯的战士,又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家。他的春之声不仅传达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春的信息,而且以“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花样翻新”(王蒙语)的创作手法,为新时期小说创作园地的繁荣与发展奉献了一束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