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590274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2个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7课 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一)【内容标准】(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理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理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要点】重点:十一届在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难点:理论性强,政治常识多。本课时要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人民最关心和期盼的是

2、什么事情?【新课探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两个凡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提出,表明长期以来的“左”倾指导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2)思想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3、召开1、时间地点:1978 年12月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历史问题上: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

4、争为纲”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四)全面拨乱反正(1979-198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全面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从困境中迅速摆脱出来,有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结巩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揭开了新时期历史的新篇章。因此这次会议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教学实践与反思】第7课 历史转折与邓小

5、平理论(二)【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参见(一)【教学要点】重点:十一届在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难点:理论性强,政治常识多。本课时要点:邓小平理论【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步形成。【新课探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十二大时间:1982年9月。主要内容: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十三大:时间

6、:1987年10月主要内容:系统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7、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注:到20世纪末,我国顺利地实现了第一、第二步的发展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3、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2)时间:1992年初。(3)含义: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4)内容:邓小平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8、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5)意义: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党的十五大(1)时间:1997年9月。(2)内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 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 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3)邓小平贡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97年2月19日逝世) 【总结巩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十五大1978年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转移工作重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强调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揭开序幕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确立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指引全党 【教学实践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