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58679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运输与提升安全规程.doc(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3运输和提升一、水平巷道运输1、采用电机车运输的矿井,由井底车场或平硐口到作业地点所经平巷长度超过1500m时,应设专用人车运送人员。 专用人车应有金属顶棚,从顶棚到车厢和车架应作好电气连接,确保通过钢轨接地。【释义】本条是关于超长水平运输巷道要求使用专用人车运送人员的规定。 由于运输线路越长,人员行走与电机车运输交叉时间也越长,发生电机车伤人事故的几率就越大,同时,作业人员行走的体力消耗也越大。因此,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减轻作业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特规定由井底车场或平硐口到作业地点所经平巷长度超过1500m时,应设专用人车运送人员。 专用人车应有金属顶棚,以防止乘车人员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意

2、外受到物体打击。车棚应采用厚度不小于2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强度的其他材料制作;沿车棚纵向每隔不超过600mm,应用厚度不小于8mm的钢材配筋加强;车棚与车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专用人车的车厢应能运载有伤员的担架;车厢两端应设有可供瞭望和担架出入的活动窗,两侧应设有车窗,并有防止乘车人员手、头外露的防护装置;车厢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尖锐棱角或凸出物;车厢内座位两侧应有扶手,两侧人员入口处应设置车门或保护栏杆(挡链),车门或保护栏杆(挡链)关好或挂好后,应有防止其自行脱落的措施;车厢的地板面积应满足人均占有宽度不小于440mm的要求。 专用人车的座位及其靠背,应采用耐火硬质木材或其他适当防腐、防

3、火、防虫害的材料制作;座位及其靠背应有足够的强度,在人车紧急制动时不应损坏;座位板条应固定牢固,靠背应易于拆卸,座位及靠背表面应光滑;座位的座高应为330-400mm,座深不得小于350mm,靠背高不得小于270mm。 专用人车连接装置总成的安全系数,按最大静负荷和材料的抗拉强度计算不得小于l3;连接装置的活动插销,应设有防止插销脱落的保险装置。 专用人车缓冲装置的缓冲头与缓冲座之间应有不小于2mm的间隙;两车碰撞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缓冲头应能灵活恢复到原位;碰头突出车厢的长度,不得小于lOOmm。 专用人车的车棚、车厢和车架之间应作好电气连接,确保通过钢轨接地,以免在发生电气漏电或者其他电

4、气故障时,危及乘车人员的安全。2、专用人车运送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每班发车前,应有专人检查车辆结构、连接装置、轮轴和车闸,确认合格方可运送人员; 人员上下车的地点,应有良好的照明和发车电铃;如有两个以上的开往地点,应设列车去向灯光指示牌;架线式电机车的滑触线应设分段开关,人员上下车时,应切断电源; 调车场应设区间闭锁装置;人员上下车时,其他车辆不应进入乘车线; 列车行驶速度应不超过3ms: 不应同时运送爆炸性、易燃性和腐蚀性物品或附挂处理事故以外的材料车。【释义】本条是关于专用人车运送人员的有关安全要求。 为了确保人车运输的安全,每班发车前,要由有经验的人员对人车的车架、车厢、连接装置、缓

5、冲装置、轮轴和转向器,以及手动制动装置的完好情况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人车在无故障的状态下运行。 人员上下车的地点,要有良好的照明,防止因光线不好,作业人员看不清车场的情况而发生挂碰、掉道或被车辆撞击等意外。同时,要有发车电铃,以提醒乘车人员坐好,抓好扶手,防止人车突然启动而碰撞致伤。 人员上下车时,应切断人车滑触线的电源,以防止因意外漏电,而人车接地又出现故障导致乘车人员发生触电事故。 调车场应设区间闭锁装置,防止人员上下车时,其他车辆进入乘车线,撞击人车,引发事故。 人车行驶的速度不能太高,因为井下的轨道条件一般不是太好,行车速度过高易发生脱轨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同时,由于井下的行车视距较小,

6、行车速度过高时,遇到突然情况司机来不及处理,也易造成事故。 不允许人车同时运送爆炸性、易燃性和腐蚀性物品,防止发生爆炸、燃烧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不附挂材料车,防止材料车上的材料在停车时对人员造成伤害。3、乘车人员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服从司机指挥; 携带的工具和零件,不应露出车外; 列车行驶时和停稳前,不应上下车或将头部和身体探出车外; 不应超员乘车,列车行驶时应挂好安全门链; 不应扒车、跳车和坐在车辆连接处或机车头部平台上; 不应搭乘除人车、抢救伤员和处理事故的车辆以外的其他车辆。【释义】本条是针对井下乘车人员所作的规定。 为确保乘车人员的安全,要求井下乘车人员要服从司机指挥,避免出现混乱局

7、面,发生挤伤、碰伤,或因超载而引发事故;携带的工具和零件不要露出车外,以免露出的物品与外面的巷道壁或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引起事故。列车行驶时和停稳前,上下车易发生挂伤、摔伤事故,将头部或身体探出车外可能会受到外面的车辆或者墙壁的撞击而出现伤害,挂好安全链,以避免因高速突然停车,将乘车人员甩出车外,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由于人车的连接是柔性连接,坐在车辆连接处,在启动或突然停车时,人员会被挤伤或摔倒。搭乘抢救伤员和处理事故以外的材料车、矿车等非专用人车,搭乘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为这些车辆的安全技术条件,没有人车要求那么严格,运行中可能出现掉道、倾翻等情况,从而导致搭乘人员伤亡。4、列车运输时,矿车

8、应采用不能自行脱钩的连接装置。不能自动摘挂钩的车辆,其两端的碰头或缓冲器的伸出长度,应不小于lOOmm。 停放在能自动滑行的坡道上的车辆,应用制动装置或木楔可靠地稳住。【释义】本条是针对运输矿石或者废石的列车所作的规定。采用不能自行脱钩的连接装置,才能保证列车正常运行,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矿车自行脱钩,导致溜车或使运输生产无法正常安全地进行。矿车两端的碰头或者缓冲器的伸出长度不小于lOOmm,目的是保证人员在两矿车之间操作时,不会被矿车挤压造成伤亡事故。在能够自滑的坡道上的车辆,如果不能可靠地稳住或者制动,就会发生跑车现象,跑车现象一旦发生,对附近的工作人员是非常危险的,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9、5、人力推车,应遵守下列规定: 推车人员应携带矿灯: 在照明不良的区段,不应人力推车; 每人只允许推一辆车; 同方向行驶的车辆,轨道坡度不大于5的,车辆间距不小于l0m;坡度大于5。的不小于30m;坡度大于l0的,不应采用人力推车; 在能够自动滑行的线路上运行,应有可靠的制动装置;行车速度应不超过3ms;推车人员不应骑跨车辆滑行或放飞车; 矿车通过道岔、巷道口、风门、弯道和坡度较大的区段,以及出现两车相遇、前面有人或障碍物、脱轨、停车等情况时,推车人应及时发出警号。 【释义】本条是关于人力推车的有关安全要求。 矿灯既可作为照明用,又可作为安全信号,因此推车人员必须备有矿灯。 “照明不良的区段,

10、不应人力推车。”提高了人力推车的安全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前方人员提早发现矿车,及时躲开矿车。照明不良的区段,如果采用人力推车,当出现危险情况时,推车人很难发现,容易造成事故。 一个人只允许推一辆车,以保证推车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始终能够控制矿车的运行和停止,从而保证工作和人身的安全。如果推多辆车,在坡道上运行时推车人会失去对矿车的控制,容易造成矿车失控和跑车现象,从而引起矿车撞人的人身事故。 人力推车时,保持两辆车之间有一定的间距是十分必要的。保持一定间距才能确保后面的矿车在运行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不会撞到前面的人,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当轨道的坡度过大时,由于矿车重力造成的下滑力迅速增大,使得推车人对

11、矿车的控制能力减弱,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轨道坡度大于l0时,人力推车,上坡将很困难,推车下坡可能失去控制,发生自滑,所以规程规定当轨道坡度大于l0时,不允许采用人力推车,以保证安全。在能够自滑的线路上运行,应有可靠的制动装置,是指在矿山生产中必须有随时能够使矿车可靠制动和静止的装置,目前人力推车的车辆上并没有制动装置,因此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有可靠的措施,可以随时随地可靠地停车,防止突然发生跑车,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人力推车的速度不允许过高,以免发生飞车。万一出现一些危险情况,推车人能够尽快停车,避免事故。矿车通过道岔、巷道口、风门、弯道和坡度较大的区段,以及出现两车相遇、前面有人或障碍物、脱

12、轨、停车等情况时,推车人应及时发出警号,目的是通知其他推车人这里出现了一些情况,需要注意,慢行甚至停车,以确保安全。6、在运输巷道内,人员应沿人行道行走。双轨巷道有列车错车时,人员不应在两轨道之间停留。在调车场内,人员不应横跨列车。【释义】本条是关于人员在运输巷道内行走的有关要求。 在运输巷道内,人员不能随意行走,目的是避免当行人没有注意到运输车辆已经接近,不能及时躲避造成伤害事故。在双轨巷道内,有些作业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可能会在两条轨道之间停留,一旦有列车错车,容易发生事故,所以规程规定不允许在两轨道之间停留,以确保安全。如果因为检修工作必须停留,应断开电源,防止列车经过。在调车场内,车辆调动

13、频繁,人员横跨列车易发生碰撞、挤压、碾轧事故。7、永久性轨道应及时敷设。永久性轨道路基应铺以碎石或砾石道碴,轨枕下面的道碴厚度应不小于90mm,轨枕埋入道碴的深度应不小于轨枕厚度的23。【释义】本条是关于永久性轨道的敷设要求。 临时性轨道是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端部出渣需要而临时敷设的。由于在临时性轨道上运行的车辆规格比较小,往往是一辆矿车通过,矿车运行速度低,因此临时性轨道的敷设标准较低,易发生掉道事故。随着巷道施工进程,轨道离施工工作面距离加大,环境条件提高,有条件敷设永久性的轨道,以保证矿车甚至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应随巷道掘进及时将临时性轨道拆掉,敷设永久性轨道。 这里对轨道参数的要求

14、,是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8、轨道的曲线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行驶速度l5ms以下时,不小于车辆最大轴距的7倍; 行驶速度大于l5ms时,不小于车辆最大轴距的l0倍; 轨道转弯角度大于90时,不小于车辆最大轴距的l0倍; 对于带转向架的大型车辆(如梭车、底卸式矿车等),应不小于车辆技术文件的要求。【释义】本条是关于轨道的曲线半径的有关规定。车辆的轴距和轨距是固定的,当矿车或列车通过轨道的曲线段运行时,轨道的曲线段轨距如果换算成直线轨距(或者有效轨距)实际上是减小了。虽然在工程实践中加宽了曲线段的轨距,但增加量是有限的。如果轨距过度加宽,会造成车辆脱轨事故;如果过小又会卡住矿车或者电机车的车轮,

15、使矿车运行阻力增大,并出现啃轨现象,使车辆迅速损坏。为了减少这种设备之间的磨损和设备维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需要确定设备运行时允许的最小轨道曲线半径。上述规定实际上是最低的安全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把曲线半径提高,以防止车辆掉道事故,减少车辆和轨道之间的磨损,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9、曲线段轨道加宽和外轨超高,应符合运输技术条件的要求。直线段轨道的轨距误差应不超过+5mm和-2mm,平面误差应不大于5mm,钢轨接头间隙宜不大于5mm。【释义】本条是关于曲线段轨道加宽和外轨超高的规定。 轨道的技术要求中,对轨距误差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向两侧摆动的距离不要过大,以减少车辆对轨道的冲击和磨损。对轨道平面的误差要求是为了减小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的晃动,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对钢轨接头间隙的规定是为了减少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减少磨损和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使司机在工作过程中不致承受太大的震动和冲击,保护司机的身体健康。上述规定还可以防止翻车和脱轨,提高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