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585658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07.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40030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50 实验(上机)学时:14学分:4适用对象: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 管理学一、 教学目标会计学基础课程是国内外会计学历教育公认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从事经济工作及会计从业者必修课程。本课程与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本课程必备知识。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奠定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引领学生由非专业学习转向专业化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现代会计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2、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二、 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一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会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注意介绍会计工作的实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注意会计基础性知识讲授系统性、全面性;三是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其基本理论;四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由于课时限制,内部控制制度及方法和应用可以采取选讲方式;由于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进行专门职业道德培训,并通过四年专业课的学习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本门课程中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讲授可以简讲。教学方法: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显著的技术性,因此在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法之外,还应采用“教练式

3、”的教学方式,以巩固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即教师不仅课堂讲授而且要亲自示范演练,学生不仅听课还要动手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尽量给学生简洁、直观、生动的画面,以提高学习兴趣;减少课堂笔记,以提高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实践教学:本课程讲授完毕后,安排10课时的教学实习,实际操作有关账证表的填制方法,全面把握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基本会计处理,为后续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实践准备。课后作业与自学: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通过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除第一次授课以外,每次授课内容要

4、求学生预习,授课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和听课效果。课程考核方式:作业和测验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闭卷方式)成绩占70%,总分100分。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其他合计1第一章 总论442第二章 会计循环(一)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10103第三章 会计循环(二)账簿登记、调账与结账10104第四章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12125第五章会计循环(三)财务报告666第六章 内部控制与财产清查337第七章 会计规范和会计工作的组织338会计学基础实习14149复习22合计501464四、教学内

5、容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什么是会计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会计的定义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1、会计对象概述2、会计要素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和目标1、会计的职能2、会计的目标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和会计方法1、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2、会计方法第五节 会计学和会计学科体系1、会计学2、会计学科体系本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计概念,会计要素的内容、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会计学的构架。难点: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历史发展过程理解: 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学,会计学科体系掌握:会计的定

6、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复习思考题1、会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会计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2、如何理解和表述会计的定义?3、如何理解会计的职能?4、什么是资产?资产包括哪些内容?5、如何理解会计的职能?6、什么是负债?如何理解负债是资产来源的一个部分?7、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哪些内容?8、什么是会计的目标?简述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联系和职能?9、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0、什么是会计核算方法?为什么说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第二章 会计循环(一):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第一节 会计循环

7、1、收集有关经济业务的数据2、分析各项经济业务3、编制会计分录4、过入有关账簿5、编制调整前试算表6、账项调整7、编制调整后试算表8、编制结账分录并过入分类账9、编制结账后试算表10、编制财务报表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1、会计恒等式的含义2、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3、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三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1、会计科目的意义和作用2、账户第四节 复式记账1、复式记账原理2、借贷记账法3、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4、过账和试算平衡第五节 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2、原始凭证及其填制与审核3、记账凭证及其填制与审核4

8、、会计凭证的传递、整理与保管本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以会计循环为起点,认识会计核算的过程难点:会计等式、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了解会计循环的步骤,理解会计等式含义,并准确阐述会计等式理解: 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掌握: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内容、借贷记账法及账户结构、会计分录及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类型及填制熟练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和记账凭证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等式?它有哪两种表达方式?2、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恒等式的成立?为什么?3、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什么是复式记账?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与单式记账比较

9、有什么优点?5、试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特点。6、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什么?7、会计凭证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8、说明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区别。9、如何审核原始凭证?10、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凭证应如何传递及保管?第三章 会计循环(二):账簿登记、调账与结账第一节 账簿登记1、账簿的概念与作用2、账簿的分类3、账簿的登记与设置4、账簿的使用规则与账簿的管理5、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6、账务处理程序第二节 调账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2、调账的类型及会计处理第三节 工作底稿1、工作底稿的作用2、工作底稿的内容与格式3、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与编制举例第四节 结账1、结账的含义和内容2、结账的

10、方法3、结账业务的核算4、结账后试算表本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会计账簿体系难点:账簿试算平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账项调整与结账、工作底稿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账簿作用、账簿结构、账簿登记、账簿分类、记账规则理解:账簿试算平衡、账项调整掌握:账项调整的原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工作底稿的编制熟练掌握:账簿登记方法,试算平衡方法、调账和结账方法、总账明细账平行登记 复习思考题1、 指出本章内容包括哪些会计循环的环节。2、 什么是账簿?账簿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 说明日记账的结构及如何登记日记账。4、 会计上常用的错账更正的方法是什么?每一种方法个解决什么问题?5、 什么是对账?什么

11、是结账?对账的内容是什么?结账的程序是什么?6、 说明期末账项调整及其原因。7、 简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关系。8、 概括描述工作底稿的编制程序。9、 举例说明如何编制调整分录和结账分录。 10、分析试算平衡在会计循环中的应用。第四章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第一节 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本计算内容1、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2、成本计算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筹资业务的核算1、筹资业务设置的主要账户2、筹资阶段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第三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1、供应过程设置的主要账户2、供应过程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第四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1、生产过程设置的主要账户2、产品生产过程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12、举例3、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第五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1、销售过程设置的主要账户2、销售过程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1、财务成果核算设置的主要账户2、财务成果核算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第七节 账户的分类1、 账户分类的意义2、 按经济内容分类3、 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第八节 制造业会计核算案例1、 基本资料2、 编制记账凭证3、 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 登记明细账5、 登记总分类账6、 编制报表本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会计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结合难点:会计对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分类及处理,包括有关账户设置、会计分录编制、成本与财务成果计算等课程的

13、考核要求:了解: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及其资金运动过程、账户分类理解:采购、生产、销售、利润业务的核算原理及成本计算原理掌握:采购、生产、销售、利润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基本成本计算方法熟练掌握:主要生产业务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分录以及核算流程 复习思考题1、简述制造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及经营资金运动。2、什么是成本计算?简述成本计算的内容。3、供应过程应设置哪些账户?如何计算材料采购成本?4、生产过程应设置哪些账户?如何计算产品生产成本?5、销售过程应设置哪些账户?如何进行销售业务核算?6、利润有哪些项目构成?对利润形成及如何进行核算?7、账户的分类内容。第五章 会计循环(三):财务报告第一节 财务报告

14、概述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与框架2、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3、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4、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5、编制财务报表前的准备工作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的意义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结构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4、资产负债表编制实例第三节 利润表1、利润表的意义及格式2、利润表的格式3、利润表的编制方法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3、现金流量表的内容4、现金流量表的结构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第六节 财务报表附注1、 财务报表附注的概念2、 财务报表附注的意义3、 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本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计报表编制目的、理论依据,会计报表结构及项目间的逻辑关系难点:会计报表编制的理论依据,会计报表结构及项目间的逻辑关系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与框架,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与编制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前的准备工作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