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568688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图设计说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6页共56页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工程施 工 图 设 计 说 明1. 工程概况1.1 项目区位快速路六横线作为重庆市主城区规划“六横、七纵、一环、七联络”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城区东部槽谷地带重要的东西向快速通道。本次设计的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为其东侧一段,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范围内,西起渝江路,跨越御临河,东至御复路。随着龙兴园区快速路六横线周边企业的陆续进驻,如马达西奇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韩华、可附特、平和精加工等企业意向选址,六横线的建设将为两江新区招商引资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1.2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包括一条城市快速路,总长度889.276m,主要结构为一座818

2、m的跨河桥梁。设计时速80km/h,桥梁宽39m,桥头引道宽49m,为双向8车道。1.3 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本次设计项目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西起渝江路,连续跨越御临河及御临河两侧滨河路后,东至御复路,桩号范围为K4+009K4+898.276,长889.276m,含跨河大桥一座,桥梁长度为818m。本次设计包括道路、结构、桥梁、排水、电照、电力土建、景观、交通,分册如下:第一册 道路及结构工程第二册 桥梁工程第三册 排水工程第四册 电照工程第五册 电力土建工程第六册 景观工程第七册 交通工程本册为第一册 道路及结构工程2.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2.1 设计依据(1)我院与建设单位签订的

3、设计委托合同;(2)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年);(4)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2015-2030);(5)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总体规划;(6)两江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7)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2010-2020);(8)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水系及防洪专项规划;(9)重庆市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龙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公示(2016年2月);(10)由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重庆市快速路六横线规划研究方案成果2015.01;(11)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石河立交道路工程施工图

4、设计成果;(1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部分管网资料;(13)现状踏勘收集资料;(14)两江新区党工委对两江新区规划办关于六横线功能定位及规划方案专项研究的批复;(15)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K4+009K4+90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16)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内工程项目设计的若干标准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7)本项目初设批复。2.2 标准规范2.2.1 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5、GB50007-2011)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 51286-20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修订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2.2 建设部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路基

6、设计规范(CJJ194-2013)2.2.3 交通部标准(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015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 034-20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2.2.4 地方标准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BJ50-064-201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 城镇道

7、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2.2.5 两江新区相关设计规定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内工程项目设计的若干准则(2019.03.13)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的实施方案(试行)3. 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完善场地临时排水与永久排水衔接设计,校核道路起点右侧排水沟设计位置及布置方式,避免冲刷桥梁基础边坡及冲刷规划C5路。回复:本设计阶段已完善、校核。(2)补充桥梁左幅起点处岩质陡崖与桥梁基础、道路锥坡关系的设计内容,校核安全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回复:本阶段已细化相应设计内容。3.1 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项目设计满足强制性条文规定内容。4. 工程建设条件本章节关

8、于地质概况描述均摘至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K4+009K4+90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4.1 基础设施条件4.1.1 交通运输条件本项目建设材料可由已建六横线段、两江大道、东西两侧施工便道运达施工现场。4.1.2 建筑材料水泥、沥青、钢材:工程所用水泥、沥青、钢材由市内相关厂家购买,通过汽车运至现场。工程用水:工程用水可直接利用附近已建道路市政用水。4.1.3 通讯项目区位于移动、联通、电信24小时全覆盖范围,通讯条件良好。4.2 气象水文4.2.1 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项目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9、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少,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极端最低气温-1.8,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

10、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2)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3)风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

11、,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年平均风速:1.39米/秒。年最大风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10日。4.2.2 水文现状御临河河道底部高程约165m,常年洪水位高程根据走访调查约为175.25m,百年一遇洪水设计高程为186.66m。水流方向由北至南,流速根据现场实测,不同的浮标位置平均流速为0.03-0.08米/秒之间。4.3 地形地貌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六横线跨御临河大桥位置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河段顺直,在坝址区流向

12、为N36E,两岸阶地不发育,河谷剖面形态呈对称的宽缓“V”型,河谷为纵向谷,172.2m对应河谷宽135.5m,宽高比为6.22。左岸为浅丘地形,岸坡为顺向坡,坡度1525,丘顶高程202.4m,上游185m、下游140m各发育一条冲沟,沟宽1025m,切割深度521m,两冲沟共同切割并在距左坝端110m一带形成单薄分水岭,现上游冲沟已被渝怀铁路修建弃渣所堆填;河床底标高150151m,河床宽度6080m,河床两侧为漫滩地形,地形坡度1013;右岸为低山地形,山体宽厚,岸坡为逆向坡,坡面平顺,岸坡地形坡度1930,局部砂岩陡坎65,坡顶标高280m。场地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明显控制,为构造剥蚀丘陵

13、斜坡地貌单元。地面高程225320m,地形坡度一般在520,局部陡坎处可达5060。地貌形态呈“坪”状或“丘”状,形态景观以“丘”为主,砂岩硬,多呈丘,泥岩软,多形成洼地或宽缓谷地,微地貌单元较多,具浅丘、中丘、深丘地貌特征。坪状地貌平缓开阔,坡度和高度较小,河谷不发育。丘坡形态呈浑圆状、长垣状。4.4 地质构造拟建工程位于龙王洞背斜北西翼,沿线未发现断层通过。岩层产状242265915,25213为主要岩层产状,岩层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3mm,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

14、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经地质调查,场区基岩中风化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其特征如下:裂隙LX1:产状4669,结构面分离无胶结、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宽3mm,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产状29884,结构面分离无胶结、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3mm,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4.5 地层岩性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组成,现由新到

15、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含粘土矿物等。松散,稍湿,粒径一般2-10cm,含量约25-50%。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整个场地仅ZK6有揭露,厚度为1.3m。粉质粘土(Q4al+pl):褐红色、褐黄色,多为硬可塑状,局部含有砂岩、泥岩碎块石等,含量不均,一般在510%之间。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场区低洼区域多呈软可塑状,周边斜坡区域则多呈硬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内广泛分布,层厚一般0.2m(BK82)9.0m(ZC3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场地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泥岩(J2s-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等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