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67635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n),均为人名。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 后

3、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参考答案】A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典例中A项中的“其”就可以从它在句中位置上进行区分。“其”放在疑问句或感叹句的句首,一般是语气词,表反问或表猜测;“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是语气词,一般表商量或者命令的语气,“吾其还也”中表商量,“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表命令,“一定”;“其”放在句中的其他位置,一般是代词。依据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解决其他几项,“之”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就相当于今天的“的”,“遂”放在动词的前面,自然是副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南越

4、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

5、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史记南越列传)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番禺负山险负:依仗B称制

6、,与中国侔侔:相等C以其党为假守假:假装D击灭南越而并王之王:统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B败数县而去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C击灭南越而并王之 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D佗因此以兵威边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

7、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4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高 帝 立 我 通 使 物 今 高 后 听 谗 臣 别 异 蛮 夷 隔 绝 器物 此 必 长沙 王 计也欲 倚 中 国 击 灭 南 越 而 并 王 之 自 为功 也。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译文: (2)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译文: 1C【解析】C项,假:代理。2C3C【解析】 C项,是赵佗攻占了长沙边邑数县。4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

8、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5(1)中原地区混乱,不知何时才能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2)(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中国”“安”“畔”“因”“稍”“以”“假”。【参考译文】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

9、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组建军队,像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新修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

10、”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推翻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做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己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南越酷暑潮湿的气候,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