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67541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四周第3天晨读、晚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周第3天 晨读、晚练一、易望文生义之成语识记成语运用之所以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把成语中的某个关键字词理解错了。为此,在识记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时,可以用记关键词语的意思的方法来记忆。1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易误作“不负众望”。2不刊之论:刊,削除;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易误把“刊”理解为“刊登”。3不名一文:名,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易误作“不值一钱”。4不忍卒读:卒,结束,完毕;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易误作“质量低劣,读不下去”。5不足为训: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易误作“不值得作为经验教训”。6不可理喻:喻,使明白

2、;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愚昧无知。7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易误作“做事不动脑子”。8不寒而栗: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易误作“寒冷”。9不以为然:然,正确,对;不认为是正确的。易误作“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10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易误作“听话人听不懂”。11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易误作“最紧要的,最先面临的”。12危言危行:危,正直;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易误作“危险的言行”。13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于战场。易误作“死得很惨,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二、边塞征战诗南园十三首(

3、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注,若个书生万户侯?注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赏析诗起句峻急,次句犹悬流飞瀑,从高处跌下,气势磅礴。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联系现实,我们可读出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沉郁已久的愤懑情怀

4、。三、四两句,诗人不禁要问: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不用陈述句,而用祈使句和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浓郁。看起来,诗人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然性,但实际上,这里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激愤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三、素材积累明智的退身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克洛普以登山为生,这次为了到达珠峰,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行程700英里,历经

5、千辛万苦。若前功尽弃,将损失惨重,贻笑大方。在和峰顶近在咫尺之处,克洛普转身而返的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下午两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但其他登山者都不听他的劝告,他只好独自返回。事实证明,克洛普是明智的。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顶峰,但最终都因错过了安全返回时间而葬身于暴风雪中,令人扼腕叹息。点拨“莫让浮云遮望眼”,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有时就要学会适时地放弃。即使诱惑就在眼前,即使成功只差一步,也要三思而行之。人们往往容易被只差一点便可得到的成功夺去理性,而功亏一篑。这种放弃看似胆小无能,却是韬光养晦,等待良机,

6、蓄力再发;看似退缩,实则是以退为进。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坐阵循章摘句尽快(jn)插科打诨(hn)B蜡梅 伏首帖耳 谵语(zhn) 疲于奔命(bn)C搏弈 无是生非 便笺( qin) 张牙舞爪(zhu)D披览 嘻笑怒骂 矿藏(zn) 悄无声息(qio)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重庆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B“我们伤心极了,我觉得世界好像黯淡了下来,失去了部分魔力和神奇。”“果粉”们感叹:“乔布斯走得太早了!”C日

7、前,“一行三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此前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9号文”终于以“127号文”的面目出台。D到了基层,有些人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有些人浅尝辄止,不愿意进一步地调研和思考;有些人面对群众居高临下,不愿意主动关心群众的喜怒哀乐: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仅仅是“身入”,而没有“深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样一款星巴克饮品,中国市场价格足足比美国的贵了近1/3,近日卷入“暴利门”的星巴克中国公司昨天再次遭到央视的抨击。B那经过修剪的粗杆与细枝,错落参差,粗杆虬劲,细枝苗条,像是大人向着太阳托举自己的孩子,每棵树都像一个“昂”字上面一颗太阳

8、,下面是交叉的枝条。C究竟要不要禁放烟花爆竹?这一话题讨论了不下二十年。放爆竹的弊端虽然非常明显,但是要想禁止也不容易,需要用另一种民俗来替代。D他们在暮气沉沉的国度,偶然喷射出自己的灵光,以诗文的美质,召唤逝去的爱意,成了高唱浪漫主义的时代。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_。_。_。_。_。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等几大原则游欧回来梁启超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的关系是求同存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主张借助西方科学

9、的精神与方法,重新评估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ABCD二、边塞征战诗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1)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答: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1)诗歌一、二句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

10、要分析。答:(2)“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精析1CA项阵镇,循寻,“诨”读hn。B项伏俯,“奔”读bn。C项搏博,是事,“笺”读jin,“爪”读zho。D项嘻嬉,“藏”读cn,“悄”读qio。2AB项“感叹”后的冒号改为逗号。C项“关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的引号改为书名号。D项将“喜怒哀乐”后的冒号改为句号。3BA项逻辑不当,“足足”与“近”矛盾。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虽然”应放在“放爆竹的弊端”前面。D项偷换主语。4A整个语段的思路是先总写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求同存异的关系,然后从求同与存异两个方面分别说

11、明。排序时要注意关联词的提示作用。5(1)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2)诗人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弘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6(1)时间顺序。营造出一种阔大、静谧的意境。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黄昏时分的边境辽阔荒远。日落而星出,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边境的夜晚格外静谧。从日落到星出星

12、移,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2)“候”字。等候之意。表明连营军士准备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出战迎敌。“候”字写出战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突显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解析诗的前两句,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语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这一句在结构、语势以及它所描述的情事上,都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由于前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所以前两句是对第三句的绝好衬垫。第四句接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连营”关顾首句“大荒”,点出军势之盛。这首诗全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运用层层渲染、烘托、衬垫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把握了诗歌的这一基本特色后,回答第(1)题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回答第(2)题,要借助想象,在脑中再现将士们严阵以待、等待命令出击迎敌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