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67528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三周第1天晨读、晚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周第1天 晨读、晚练一、音同易误的100个成语中的错别字(括号内为正确写法)1义气用事(意)2.平水相逢(萍)3直迷不悟(执) 4.永保青春(葆)5进升职务(晋) 6.新闻报到(道)7举一返三(反) 8.强努之末(弩)9推己急人(及) 10.出神入画(化)11气势凶凶(汹) 12.史无前列(例)13趁伙打劫(火) 14.犬牙交挫(错)15水泻不通(泄) 16.智理名言(至)17指高气扬(趾) 18.无所不致(至)19坐想其成(享) 20.富员辽阔(幅)21冒然行动(贸) 22.出类拔翠(萃)23凭头品足(评) 24.入不付出(敷)25受治于人(制) 26.言不由中(衷)27害人听闻(骇)

2、28.遗笑大方(贻)29自吹自雷(擂) 30.事在必行(势)31狗且偷安(苟) 32.其貌不洋(扬)33自立更生(力) 34.稼祸于人(嫁)35鲜而易见(显) 36.上窜下跳(蹿)37以逸代劳(待) 38.涛涛不绝(滔滔)39前扑后继(仆) 40.势力小人(利)41山呼海哮(啸) 42.哀声叹气(唉)43密而不宣(秘) 44.莫可明状(名)45风尘朴朴(仆) 46.水火不融(容)47鬼鬼崇崇(祟) 48.不识时物(务)49轰堂大笑(哄) 50.情不自尽(禁)二、怀古咏史诗整体把握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

3、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

4、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总之,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即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李商隐的贾生,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或侧面

5、烘托,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赏析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在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

6、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独自一个人绕着江水边上行游,然后登上高楼。“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所以读这样的诗句的时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闲适的背后,是无穷的凄凉与热切的期盼。三、素材积累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人物事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

7、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 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一、语言基础知识

8、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走出餐厅,看到一只山羊,虽小,却已有胡须,被栓在墙角叫。我踏着凄厉的叫声缓缓走近,它惊慌退后;它踢不动墙,惶恐得连叫声也乱了。B春意阑珊,鸟儿的鸣叫声夹杂了人们的吆喝声,自然的和人为的声音,都被一本诗经过滤得清澈悠扬,如水潺潺,如风萧萧。C每次疾风骤雨过后,总会看见山林青翠滴绿;每次黯无天日的乌云飘过,总会欣赏到云白风清的疏淡有致。D如果“中国制造”依然停留在贴牌等简单的加工层面,满足于凑和,中国最终将沦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提到雾霾的主要物质黑炭,是锁链结构,两克的黑炭打开面积有一个

9、篮球场那么大,它可以吸附很多致癌物和重金属,令人叹为观止。B由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卫视热播,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赞许和批评的声音不绝如缕。C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D2015年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热点话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不仅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B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领

10、域综合改革,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C有公众质疑,张炜的你在高原获奖不但加重了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D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绍兴、湖州等地空气质量曾一度达到重度污染程度。二、怀古咏史诗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注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漫嗟:空叹。

11、(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答:(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1)唐诗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前人并有所发展

12、的古体诗,一类是唐人自创的近体诗。你认为这首诗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类?本诗共有十二句,如果将它分为三层,你认为怎样划分更为合适?答:(2)人们认为“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就曾盛赞它“奇绝无对”,你赞同这种看法吗?它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因为它在本诗中的表现力吗?答:答案精析1BA项栓拴。C项黯暗。D项和合。2CA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不合语境。可改为“大跌眼镜”。B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可改为“与日俱增”。C项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D项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谈论”重复,

13、且其后常不加宾语。常用作“对津津乐道”。3DA项“不仅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应改为“不仅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而且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B项把“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中的“从”改成“把”。C项“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应改成“公众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困惑”。4(1)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注意描绘景物的色彩。(答出三点即可)(2)悲叹六朝统治集

14、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5(1)这是古体诗。我认为:前四句为一层,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或是从金铜仙人的视角写的);中间四句为一层,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最后四句为一层,写出城后途中难以承受的离别之苦。(2)该句是说,假设天有情感的话,天也难以承受这样的离别之苦,这句有力地突出了金铜仙人离别时的内心的苦楚。这样写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它成为“千古名句”固然因为它在本诗中的表现力,但同时也与鉴赏者鉴赏时寄寓其中的情感有关,如对汉亡的痛心,对唐王朝衰败的痛心,对自己仕途不遇的悲伤。也可用来寄托其他感情,如爱情。不同场合,不同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