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567420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_自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中国古代文学史1一一、基本知识 .1. 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题为(弹歌)。2. 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 蜡辞)。3. 上古歌谣:“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 (婚媾 )。” (周易贲卦六四)4.中国古代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5.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名称(“盘古开天地”)6.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神话名称(“女娲补天”)。7.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神话名称(“大禹治水”)。8.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 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山

2、海经)。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10. 诗经的篇数共有( 305 )篇。十五国风计( 160 )篇 。11. 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牧野之站”)和( “师尚父”)的活动。12. 大雅生民描写了周人始祖 ( 后稷 ) 神异的出生。13. 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 。14.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 )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 毛诗)。15. 诗经五篇史诗是: 生民 、 公刘 、 绵 、( 皇矣 、大明 )。16、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 春秋)。17.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1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

3、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 左丘明)所著。19.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20.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21、“楚辞”是(战国后期)由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22. 名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23. 九章 的作者是(屈原)。 九辩 的作者是(宋玉)。24. 屈原的九歌的篇数( 11 ),九章的篇数是( 9 )。25.九歌本是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民间歌曲,仅供(祭神)之用。( 屈原)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26.九歌最末一篇是送神曲,题为(礼魂)。2

4、7.悲秋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 ”出自宋玉的(九辩)28. 被鲁迅称为()的汉代政论散文, 是(贾谊)的代表作 过秦论 。29.汉赋的三种类型按时间顺序是: (骚体赋) 散体大赋 (抒情小赋)。1最新资料推荐30.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是(贾谊),他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31、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3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 里评说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3.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事 )的断代史。它的最具文学性的篇章是(陈万年传)。34.开创汉代(散文体赋)体式,标志这种文体正

5、式形成的是汉初枚乘的(七发)。35. 论衡全书以 疾虚妄 为宗旨,它的作者是东汉的王充。36“、开魏晋小说先河”的新序的说苑两本散文集的作者是( 刘义庆)。37、杂史类的历史散文的代表作是()的吴越春秋与袁康的( )。38、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代人抒情之作,所代之人是汉武帝的失宠皇后(陈阿娇)。39.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张衡的(归田赋)。40.东汉( 班固)所写咏史诗,被认为是最早和最完整的文人五言诗。41. 东汉班固咏史是后世(咏史诗)创作的起点。42、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体诗。43.曹丕的(典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44.钟嵘在诗品中评论曹植诗歌特点

6、的著名话语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45. 曹植的洛神赋本篇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46.建安七子分别是: “(孔融、王粲、陈琳) 徐干、阮瑀、应旸、刘祯”47.刘勰的文心雕龙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48.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体诗的作家是(曹植)。49. 刘勰文心雕龙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此语是评(建安文学的特点)。50.王粲登楼赋所登之楼在今(湖北当阳)。51、阮籍(咏怀)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此后抒情组诗的新体制。5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探讨 ( 华美)问题的文献是西晋陆机的 文赋。

7、53.鲍照代出蓟北门行名句: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54、潘岳(悼亡诗)开创了后世文人悼亡题材写作的先河。55. 苏轼曾说: “吾于诗人无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东坡续集卷三)56. 苏轼曾说: “吾于诗人无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东坡续集卷三)57.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说: “(游仙诗)假栖遁之言,2最新资料推荐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 。58.玄言诗是指主要盛行于(乐晋时期),以谈论老庄

8、以及佛家道理为内容,抽象玄虚,缺乏韵味的诗体,主要代表作家为( 孙绰、许询)。二、基本问题简答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答:首先,诗经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以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传统。其次, 诗经是我过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2. 诗经大雅、小雅、国风讽喻怨刺歌的主要区别和原因答:大雅中的怨刺诗 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 小雅中怨刺诗 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 他们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 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

9、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 国风里的怨刺之作。国风中有部分作品与“二雅”相同即表现对宗周倾覆,朝政日非,世衰人乱充满哀怨悲愤的情感。3. 写出论语“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主题思想,并简要描述篇中四弟子答问时之态度表现。答:“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主要记述孔子弟子子路等人申述各自的志趣与愿望,以及孔子的态度, 反映了当时儒家的政治理想, 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的,比较关心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足。 几个弟子以为各自的个性不同, 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也不同。子路主动表现,说话不拘礼节。冉有、公西华等待发言 说话有分寸。曾点不即不离 从容应对。4. 晋楚城濮之战

10、描写战争的主要特点答:首先,它不简单、孤立地描写战争本身:作者为了揭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晋胜楚败的原因,而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描写。其次,侧重描写战争双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样为了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 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能以精炼而清晰的笔法描写战争场面。5.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答:( 1)春秋战国之际,有老子 、论语和墨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 81 章。篇幅简短,韵散结合,富有诗意。 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开创了语录体散文写作之先河。 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 但质朴无文,3最新资料推荐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文体比较

11、驳杂。 (2)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庄子一书现存 33 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的被认为是庄子本人所作。列举三个以上出自庄子的成语:朝三暮四、 运斤成风、望洋兴叹 。孟子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好辩而善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成语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12、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就出自韩非子 。6. 汉赋演变的基本线索答:“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沿着两条线索演变 :一是 骚体赋作品的时时出现,延续始终;二是汉大赋从兴起到衰落,最后由抒情小赋作为结束。7. 史记与汉书的两点区别。答:在思想上 ,汉书不象史记那样自由,富于个性,而是秉承家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在写作上, 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 而是更加平实客观, 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8. 汉代散文文风特点与演变的大概情形答:汉代散文主体特征是“内容切中时事,语言朴厚无华” 。但当中也有变化。大体说,西汉初期的贾谊,其文章情感浓重,文气纵横;代表作 过秦论 ,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到了西汉中后期; 刘向的写作一变为引经据典, 书卷气浓重;东汉以后,王充的论衡 :尚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继之,王符、仲长统的文章:抨击时弊,愤世嫉俗。在此变迁当中,汉代散文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