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564663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生物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第卷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履虫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 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与中心体和纺锤体形成有关C. 动物细胞之间能发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 活细胞都能产生 ATP,但有些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2、有关细胞膜的知识:(1)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含有少量的糖类;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

2、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4)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3、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分裂。【详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B、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B错误;C、动物细胞之间融合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C正确;D、活细胞都能产

3、生ATP,但不都能进行有丝分裂,如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D正确。故选B。2.某兴趣小组探究乙醇的浓度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酶活性,温度是无关变量之一B. 铁离子可降低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C. 铁离子的增加促进了乙醇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D. 改变实验所使用的底物种类,可以验证该酶的专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的浓度和有无铁离子,因变量是酶活性。看图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铁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促

4、进作用。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有无铁离子,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B、乙醇浓度为零时,有铁离子组酶的活性较高,说明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降低,B正确;C、从图中信息可知,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铁离子的增加抑制了乙醇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D、验证特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乙醇的浓度和无机盐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考生识记分析柱形图,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实验结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5、,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 成伤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图中抗体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 Taq 酶B. 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C. 细胞毒素具有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D. 溶酶体破裂导致其中的蛋白酶及其它水解酶释放,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 Taq 酶

6、,A错误;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定向性,细胞毒素的杀伤力并未改变,B错误;C、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没有特异性,能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C错误;D、溶酶体破裂使其中的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加速肿瘤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4.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现将该DNA分子片段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大于1:3B.

7、Y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有3600个C. 第二次复制结束时,含14N 的DNA分子占1/2D.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8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14N和15N,6个只含15N。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14个含有15N的DNA单链。【详解】A、据分析可知,X层为2个含有14N和15N的DNA分子,Y层为6个只含15N的DNA分子,

8、因此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小于1:3,A错误;B、Y层为6个只含15N的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鸟嘌呤450个,则Y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共有4506=2700个,B错误;C、DNA是半保留复制,第二次复制结束,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2个含有14N,因此含14N 的DNA分子占1/2,C正确;D、W层有14条核苷酸链,Z层有2条核苷酸链,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71,D错误。故选C。5.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始终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B. 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C. 将果酒流经发酵瓶制成果醋,则

9、发酵瓶中 CO2 产生量是几乎为零D. 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 pH 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在接种酵母菌的

10、新鲜葡萄汁中需要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来制作果酒,A错误;B、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和缺氧的环境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不需要将所有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B错误;C、果醋生产是利用(醋化)醋杆菌的需氧发酵,将酒精氧化为乙酸,此过程中无CO2生成,C正确;D、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因此发酵瓶溶液中pH减小,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B. 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C. 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

11、养D. 观察菌落时,应将培养皿盖拿掉以利于看清菌落的形态特征【答案】A【解析】【分析】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培养的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是很容易失败的。筛选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A正确;B、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

12、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B错误;C、摇床应对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操作,纯化培养时,培养皿中的是固体培养基,C错误;D、观察菌落时,不需要将培养皿盖拿掉,D错误。故选A。7.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乙是硝酸钾溶液,图1乙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主动运输B. 图2中曲线I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C. 第4分钟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甲溶液D. 曲线走势不同都是由于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造成的【答案】D【解析

13、】【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2点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质的溶液。分析题图2可知: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详解】A、花瓣细胞在硝酸钾溶液中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从而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A正确;B、题图2可知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液泡先

14、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B正确;C、第 4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C正确;D、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但是浓度可能相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为探究蓖麻种子(脂肪含量达70%)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

15、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油脂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进一步转化为蔗糖B. 糖类是胚生长发育的主要能源物质,由脂肪转化为糖类需要蛋白质参与C. 用苏丹染液对蓖麻种子切片染色,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D. 据乙图分析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H【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分析图乙:根据题意可知,种子始终放在黑暗条件中培养,因此种子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曲线中看出,在前7天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