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564656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 血浆渗透压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D. 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C错误;D、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正确。故选C。2

2、.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概念图,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表示化学成分和酸碱度B. 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C.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D. 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表示体温和酸碱度。【详解】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表示体温和酸碱度,A错误;B、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B正确

3、;C、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 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C.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必然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答案】A【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

4、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A正确;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即由兴奋部位向非兴奋部位传导,B错误;突触

5、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结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图中在同一神经元上,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解:A、图中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

6、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可以发生的传导,A正确;B、图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B正确;C、图中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可以发生的传导,C正确;D、图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不能逆向传递,D错误故选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5.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内环境中Na、 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D

7、. 体内不少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1、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缺氧时释放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正确;B

8、、呼吸中枢是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错误;C、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K+ 的外流和Na+的内流,内环境中Na+、K+的浓度变化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C正确;D、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D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均可影响激素的分泌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

9、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详解】激素只能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活动,A正确;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机体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B正确;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正确;激素在体内的运输随体液运输,并不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激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及激素的作用特点,对选择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

10、,要求考生明确激素不能参与新陈代谢,只能对新陈代谢活动进行调节。7.下列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A. 吞噬细胞B. T细胞C. 淋巴因子D. 浆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详解】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A错误;T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B正确;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和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

11、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扣住题干中“特异性”和“识别”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8.下列植物激素及类似物的应用,正确的是( )A. 对灌木围成的绿篱定期修剪,使其长得茂盛、整齐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以利于储存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发育D. 在梨树花期喷洒高浓度的2,4D,防止其落花落果【答案】A【解析】【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

12、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详解】A、对灌木围成的绿篱定期修剪,解除顶端优势,使其长得茂盛、整齐,A正确;B、赤霉素能够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B错误;C、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作用,因此,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错误;D、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在梨树花期喷洒低浓度的2,4D,防止其落花落果,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13、正确的是( )A.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 可用黑光灯诱捕调查园林中蚜虫的种群密度C. 物种丰富度研究不能采用样方法进行D. 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生物多样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核心问题):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此外,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14、: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稳定,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正确;B、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B错误;C、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礁石上的贝类,C错误;D、群落演替总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生物多样性不一定增加,也可能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特点,识记群落丰富度的概念,理解种群“J”型和“S”型增长发生的条件,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15、)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 对于大熊猫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环境容纳量会增大D.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建立概念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估算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繁殖N代以后的数量Nn=2n,孟德尔的杂交实验“高茎矮茎=3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