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4561871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 大学职业规划合集9篇 每一天的时间都非常珍贵,相信大家都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让我们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做个计划吧。为了让您在规划中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的大学职业规划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规划,不外乎这三个问题: 1职业规划有没有必要 2职业规划谁来做 3规划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你现在工作做得很不开心,转行、跳槽一时又找不到机会,你要不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家的回答都是“要”) 问题2:如果你有理想,并且正在努力的路上,目前工作也挺顺利的,需不需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部分人回答“要”,少数人回答“不要”) 问题3:

2、回答“要”的朋友,你们做了职业规划吗?(我猜,基本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这说明,表面觉得重要和你实际认为它重要是两码事,没行动其实就表明了你的内心想法是不要。 不妨换个角度,再看一个问题: 如果现在有一家企业,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愿景,是5年内做到行业第一,公司发展状况也一直挺不错的。它要不要做个5年战略?还是就任其自然发展,等待5年之后变成第一? (我猜,你们的回答是“要”) 当然要制定战略,比如分析宏观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状况、制定自己的定位以及产品线渠道供应链等等策略。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需要盈利、需要竞争、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定位、需要有人买你的服

3、务、需要打造个人品牌。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个人也需要规划,这是达成理想的路径。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规划。然而,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规划,就像企业在快倒闭的时候才来做战略是一样的,都没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它其实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是个人的商业模式。 在个人商业模式里面,你会发现,也有目标客户、价值服务等要素,跟企业其实是相通的。(这部分会在下次分享具体说,这里先不展开) 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我的职业规划要不要请一个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来帮我做?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当然不是说规划师不专业或其他什么,我的理解是,职业规划不应该

4、是一个少数人用来谋生的职业,而应该是一项所有人都需掌握的技能。 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原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历每个环节。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可以把很多细节交给专业的人,所以我们会叫外卖、用拼车、网购。但是鲜有听说有人把思考人生这样的事情外包给别人完成的。 而做职业规划需要回答的问题,基本等于思考人生了:你需要思考,我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并且也应该是自己最清楚。只不过,你可能需要去了解并学习职业规划的方法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再实践到自己的规划上。这就是为什么说,职业规划也是项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一个少数人需要掌握并用来谋

5、生的职业。 但为何很多人没有掌握这样的技能,并且那么迷茫?大约有80%的年轻人,你问他要什么,他都会说不知道。圈外的后台经常会有年轻人咨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性格内向,但能吃苦,擅长数据分析,但与人打交道能力一般,请问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很迷茫。 这样的问题,其实反映出的是它背后的现象:学校教育跟社会的严重脱节,导致即使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人,可能依然没有调整过来。 以前我们总认为,学校跟社会的差异在于人际关系,表现在社会如何复杂,学校如何单纯。但其实这完全不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对于人际的差异,大部分人一两年之内就能适应。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大都能够很快学会周围人的相处方式。 那么最根本的差异到底是

6、什么呢?最难跨域的其实是思维方式,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有课程表和考试范围,有明确单一的目标,而社会上这些都没有。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就是失去了方向。我们从学校出来,接触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通常面试官“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懵X。 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可能更多是服从者,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都有人给你指明方向,你要做的只是朝着那个点全力以赴而已。但进入社会后,往往很多人就迷乱了,就像轮船在海上失去了航灯。因为一下子适应不了没人指路的节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跌跌撞撞没有方向,内心更多的是彷徨和恐惧。 我刚毕业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样信息爆炸

7、,所以反而少了很多烦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情况是:一进入社会,就每天处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缺乏自主思考,且无端的烦恼困扰太多。 在交流的时候,我时常会跟他们讲,问题是有重要性和关键度属性的。 有一些问题,比如人生目标这样的事情,虽然很重要很关键,但对于一个步入社会不久的人来说,是想不出答案的,而且很可能就算貌似想出来了,以后还是会大概率动态调整,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度是很低的。 对应上图里,我称之为无底洞的问题,这类问题就不需浪费大量精力专门思考,在自己有足够阅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再去看待它才有意义。 既然要做规划,而且需要掌握规划的正确方法、自己做规划,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什么

8、呢? 依然先看两个例子: 规划1:A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打算进入快消行业做市场,计划做市场助理3年,事业有一定基础之后结婚,初级产品经理2年,然后生孩子,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10年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 规划2:B现在是一名销售,打算2年内进入咨询行业,做到一定级别之后跳槽去投行,投行到一定级别之后去创业,因为创业是她的理想。 这两个职业规划显然都有问题: 规划1的问题在于:她做的是职位规划而非职业规划。固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目标,比如现在是经理岗,要挑战一下自我,争取三年后升总监。但这只是目标而非规划。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

9、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什么和考虑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扬长避短; 第三,关注外部变化。 1. 价值规划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

10、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PPT、E.C.l,或者特定行业比如程序员肯定需要会用某些编程语言,这些其实代表了你的技能;他们还会要求具备一些软能力,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会在面试中不断让你举例,比如“你曾经克服过怎样的挑战”。另外,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也会在面试甚至测评中有直观体现。 这些被考量要素中,冰山下面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一旦成型基本就很难再被撼动,所以倘若你企

11、图花大量精力在这些上面,结果可能是没有太多意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回到刚才规划2的例子,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 扬长避短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中,扬长避短具体而言就是你的优劣势,而这里其实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擅长,这是我们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内部因素。 兴趣这个事情,其实被误会得很深。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为喜欢做一件事情,跟喜欢一个人是一个道理

12、,影响很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轻易讲明。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第二,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 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旅游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欢。但那是兴趣吗?多半不是。 兴趣很容易跟享受混淆。享受是被动的,无需付出;而兴趣则可能需要为了某件事情付出努力。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我文章的配图特别好看,这都是我的一位好友Diane所画。 她很喜欢画画,为了这个爱好她毅然从原来的产品经理岗辞职,专注于图画创作,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优化那些普通人不大能感知到的细枝末节,她倾注了所有精力,并从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和外界的肯定,这就是真正的兴趣。 为什么又说接触

13、皮毛就不要谈兴趣呢? 比如做咨询,刚做分析师的时候,每天工作就是分析数据、跟高级顾问陪访并做笔记,等等。而等做到顾问,就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了。所以如果只接触皮毛,你会产生错觉,觉得咨询就是记笔记,这工作我没兴趣。 所以任何事情,你至少做到60分,再谈是否喜欢。 至于擅长,很多人对它误会也很深。经常会有人问我诸如此类问题:我思维能力不行,与人沟通能力不错,请我适合什么职业? 这提问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混淆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第二,以为适合的职业就是那么确定的一两个。 首先,混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是说,比如刚才的冰山模型,能力其实部分在冰山上面,部分在冰山下面,也就是意味着,有些容易提升,有些是不容易提升的。而思维能力,恰恰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升的。 所以不应该说思维能力不行,并以此作为标尺去找职业,这样反而让自己受限了。而应该是先提升思维能力,自然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适合的职业其实不止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有哪个职业是我特别适合的,我只要找到它,就能得心应手、走向成功了,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给很多企业员工做过测评和研究,结果是能做好一样工作的人,常常也能做好很多工作,而不能做好一些工作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很多工作虽然内容不同,但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