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4559968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 历史(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9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2020.09一、选择题1. 战国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统。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统天下的具体措施。这一取向A. 反映出诸子百家思想渐趋统一B. 表明法家已居于社会主流地位C. 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思想基础D. 表达了士人阶层参与政治愿望【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诸子均提出大一统的主张,这就为后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C;大一统的主张仅仅是诸子思想中的部分内容,无法体现他们的思想趋于统一,排除A;B项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诸子的主

2、张,没有体现士人阶层参与政治的愿望,排除D。故选C。2. 如图为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北方农牧界线变化图。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原王朝势力的扩展B. 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C.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D. 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北方农牧界线在不断扩展,说明其疆域在不断扩大,故A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封建化,也不能体现技术问题,排除BC;北方农牧界线变化并不能说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排除。3. 西汉景帝时,著名经学家辕固生在一次朝廷辩论中坚决反对汤(商汤)武(周武王)夺取政权是以下犯上的说法,他认为“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

3、诛桀纣是“与天下民心”,是“受命”。这表明汉初儒家A. 反对等级制度B. 倡导以民为本C. 宣扬天人感应D. 主张儒学独尊【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初儒生辕固生认为汤武夺权是因为取得了民心,因此不是以下犯上。即能够获取民心是能够掌握政权的关键,由此可知他倡导以民为本,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汉初儒家的民本思想,没有涉及等级制度,排除A;汉武帝时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和主张儒学独尊,排除CD。故选B。4. 开元25年(公元737年)唐律规定,禁止子孙弟侄在没有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辄以奴婢、六畜、田宅及余财物私自质举及卖田宅”。该规定意在A. 维持家庭和社会稳定B.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 保护私

4、有大地产制度D.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禁止子孙弟侄在没有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可知,“辄以奴婢、六畜、田宅及余财物私自质举及卖田宅”需要得到家长同意,这有利于维持家庭和社会稳定,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信息,排除B;私有大地产制度、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点睛】5. 南宋初,官员庄绰到江西任职,路过赣州时,派吏卒购买日常用品,但当地人说他们所带的钱为宋徽宗时铸造,“是上皇无道钱,此中不使。”这说明宋代A. 理学深入到普通民众之中B. 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C. 明君思想具有强大影响力D. 君主制度遭到社会的抵制【答案】C【解析】【详

5、解】人们认为宋徽宗丢了半壁江山,是个无道之君,因此不用宋徽宗时所造之钱,这反映出明君思想具有强大影响力,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排除A;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人们抑制的是宋徽宗,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D。6. 明清时期晋商中流传着一个重要传统“学而优则贾”一流的子弟去经商,二流的子弟管理土地,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这反映了晋商A. 奉行“以商为本”的理念B. 教育对商业经营影响巨大C. 恪守“重利轻义”的传统D. 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一流的子弟去经商”可以看出,晋商在

6、自身发民菜过程中奉行“以商为本”的理念,并不倡导孩子走入仕途,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教育与商业的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义”,排除C;D项主旨无关,排除。7. 京师同文馆各学堂除重金聘请洋教习讲授西学、西语外,特意在学生之中“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其职责是带领新生学习并协助洋教习翻译西书。同文馆此举力图A. 促进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B. 克服洋人垄断教育的弊端C. 尽快培养急需的洋务人才D. 变革僵化的传统教育模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立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在学生之中“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负责带领新生学习并协助洋教习翻译西书,这有利于尽快培养急需的

7、洋务人才,故选C;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洋人垄断教育,排除B。【点睛】8. 1903年,商部上奏:查洋商贩运土货,只在海关完纳子口半税,领三联报单,沿途呈验,无论远近概不重征:而华商运货,出口则逄关纳税,遇卡抽厘,其所纳之款,已较洋商所完子口税为多。这反映出晚清A. 关税征收缺乏透明度B. 出口贸易被外商所垄断C. 海关管理半殖民地化D. 经济运行机制尚不成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晚清商部对洋商、华商的税收政策不统一,对华商的税收政策比外商更加严历,说明晚清经济运行机制尚不成熟,故选D;材料反映晚清商部对洋商、华商的税收政策不统一,并非缺乏透明度,排除A;

8、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口贸易被外商所垄断,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外国对中国海关管理的控制,无法体现半殖民地化,排除C。【点睛】9. 1918年,上海和北京的一些重要日报刊登的都是男女演员以及歌女的八卦新闻;1919年,占据这些版面的却是对教育和哲学演讲的报道,以及翻译的高尔基、莫泊桑等现代作家的短篇小说。这一变化反映出A. 大众传媒迎合市场需求B. 政治环境促进学术自由C. 知识界思想解放的深入D. 青年学生自由精神觉醒【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1919年,对教育和哲学演讲的报道,以及翻译的高尔基、莫泊桑等现代作家的短篇小说占据了上海和北京的一些重要日

9、报刊登的主要内容,说明新文化运动促进知识界思想解放的深入,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环境对学术的影响,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青年学生的信息,排除D。【点睛】10.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厉行节约的理念贯穿到重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饭店吃饭不准浪费,吃不完的允许客人打包带走;市民的服装异常朴素,且都是国货,尤其多为产:街上的商店门上均有“购买舶来品是莫大的耻辱”等标语。这说明当时A. 国民政府致力于移风易俗B. 社会生活服从于抗战大局C. 民族意识影响着民众生活D. 新生活运动取得显著成效【答案】B【解析】【详解】国民政府西迁到重庆市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重庆市民厉行节约

10、,节省物资和支持国货是为了抗战大局考虑,说明社会生活服务于抗战大局,故选B;“移风易俗”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A;当时民众生活出现这种现象是受抗战局面的影响,而非民族意识,排除C;题意和新生活运动无关,排除D。故选B。11.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国际宣传委员会,主动向海外人士宣传八路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及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中共中央创办了外文对外宣传刊物中国通讯。此举旨在A. 提高远东主战场的国际地位B. 推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C. 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D. 形塑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答案】D【解析】【详解】中共宣传部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共的军事行动和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

11、,而且创办了外文宣传刊物,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宣传中共的正面事迹来塑造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形象,D正确;中共的军事活动是在敌后战场,而且宣传的内容还包括根据地建设情况,说明其宣传的目的并不是提高远东主战场的国际地位,排除A;题干内容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如果是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应当宣传中国抗战的艰难,题干内容与抗战的艰难无关,排除C。12. 下表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变动过程。据此可知,该时期土地政策频繁变动主要是由于A. 土地政策尚在探索过程中B. 农村土地占有情况实际C. 各地农村经济状况的差异D. 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减

12、租减息到直接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再到停止了土改,这反映出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展,中共的土地政策也在发生着改变,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土地,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土地政策的探索,而是已经实施了,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实际”,只涉及到解放区,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经济状况,排除C。13. 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A. 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新局面B. 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C. 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D. 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

13、场”强调的是人民主权,是为了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B正确;AD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C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排除。故选B。14.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理科男成为了女子择偶的首选:出国留学潮中,理工科学生也比文科生更容易获得国外奖学金。学好数理化的浪潮,从上到下席卷中国。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 对外开放促进中外教育交流C.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风尚D.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展开【答案】D【解析】【详解】1978年随着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面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

14、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对科学教育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变化中,理科男成为了女子择偶的首选;学好数理化的浪潮,从上到下席卷中国,故选D;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一个条件,表述不全面,A错误;对外开放促进教育交流是出国留学、学会数理化的一个条件,表达不全面,B错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能只重视理科,各个方面都应该重视,C错误。15. 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成都市郫县农科村诞生。此后,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06年4月,国家旅游局授予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称号,肯定和表彰农科村对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15、“引领”的实质是A. 农村文化生活的进步B. 城乡之间差距的缩小C. 农村经济振兴的途径D.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国家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其反映的是对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创收的渠道,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具体的表现,不是实质,排除。二、非选择题16. 古代中国政区演变的历史,即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历代政区设置的演变据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结合古代中国“政区设置”的变化,说明政区演变的历史是一部“政治史”。【答案】秦汉时期地方实施郡县制,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汉代后期州的出现,说明古代对地方官员监察制度的成熟;汉唐时期侯国、封国、方镇的出现,说明中央政权受到地方势力的威胁;宋代“路”、“三司”的建立,目的在于分割地方政权以加强中央集权;元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度,说明古代中国疆域的空前扩大和对地方管辖的加强。历代行政区划的变更,还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既有沿革继承,又有创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幅员辽阔的版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秦汉时期地方实施郡县制,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汉代后期州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