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557521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治县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八一水库、大营子集水廊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人民政府时 间:2019年10月目录1总则31.1编制目的31.2编制依据31.3调查范围41.4评估程序71.5调查内容及方法8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92.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划、水功能区划92.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基本情况102.3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地理特征162.4*供水情况20图2-6 *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图212.5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现状调查213环境风险源调查与分析263.1风险源识别定义263.2风险源识别范围263.3风险源调查内容263.4风险

2、源风险分析334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354.1 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突发水污染事件354.2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等排放造成的突发水污染事件354.3生活垃圾渗液突发水污染事件354.4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突发水污染事件354.5特殊气象条件引发的次生水污染事件365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建议375.1固定源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375.2移动源的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375.3非点源的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375.4连接水体的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375.5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385.6特殊时期水源地污染风险防控措施391总则1.1编制目的通过分析调查了解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周边一定范围内基本情况,全面

3、了解*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八一水库和大营子集水廊道)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固定、流动及非点源风险源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的物质。分析周边固定风险源、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畜禽养殖场等风险源,并析突发环境事件时,事故造成的后果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1.2编制依据1.2.1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2018年1月1日起施行);(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5号);(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

4、染防治管理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7)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6号);(8)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31号)。1.2.2有关预案、标准规范和规范性文件(1)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公告:2018年 第1号);(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要求(HJ774-2015);(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5)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

5、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193号);(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250号);(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9)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办应急20189号);(10)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 1161.3-2016);(1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总站生字2001090号);(12)环境保护技术文件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9)。1.2.3有关资料和文件(1) *水功能区划;(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

6、污染源肥料流失系数手册;(3)*八一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4)*大营子集水廊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1.3调查范围根据*大营子集水廊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和*八一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八一水库和大营子集水廊道具体调查范围确定如下:(1) 八一水库: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调查总面积约23km2。八一水库保护区划分范围见图1-1。(2) 大营子集水廊道: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调查总面积约54.83km2。大营子集水廊道保护区划分范围见图1-2。综上所述,重点调查八一水库和大营子集水廊道饮用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详情见表1

7、-1。39图1-1 八一水库保护区划分范围图图1-2 大营子集水廊道保护区划分范围图表1-1 八一水库、大营子集水廊道保护区调查范围情况水源地名称水源地类型调查范围总面积(km2)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八一水库水库型23水域为:水库整个水面范围,水库入库口至上游200m的南河河段整个河道范围;陆域为将一级保护区水域外200m范围内的陆域,超过流域分水岭的以分水岭为界。水域为:保护区长度为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水库入库口上游200m处)向上游延伸2000m的南河河段,宽度为整个河道范围。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全部汇水区域。八一水库流域范围内除去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外的全部区域范

8、围面积(km2)0.6310.8911.48大营子集水廊道河流型54.83水域为:长度为大营子集水廊道与都源河交口上游1000m、下游100m的都源河河段,水域宽度为该河段的整个河道水面范围;陆域为:长度与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一致,宽度为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外延50m陆域范围与集水廊道沿廊道两侧外延50m的陆域范围并集。水域为:长度为一级保护区水域上游边界向上游延伸2000m、下游侧的外边界向下游延伸200m的都源河河段,水域宽度为该河段的整个河道水面范围;陆域为:长度与保护区水域长度一致,宽度为保护区水域边界沿岸两侧延伸1000m的陆域范围,超过流域分水岭的以分水岭为界。流域分水岭内除去一级保护

9、区和二级保护区外的全部区域范围面积(km2)0.145.1249.571.4评估程序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的程序如图1-3所示。图1-3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1.5调查内容及方法1.5.1调查方式调查方式有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法、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等方法:调查工作从*概况、水源地基础状况、水源地水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分布四个主要方向开展,其中前三项以资料收集为主,实地调研为辅,其中水质资料欠缺时,辅之必要的水质现场监测,污染源调查以实地调研为主,资料收集为辅。1.5.2调查内容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基础环境特征调查、历史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应急资源调查、应急工程设施调查、应急预案调查等5个方

10、面内容。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2.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划、水功能区划*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中水源规划为:八一水库、大营子集水廊道仍作为县城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之一。2.1.1 八一水库水功能区划根据*水功能区划,八一水库位于南河(都阳河)(孟家铺一一南拐子)段,水功能区名称为南河青龙饮用水源区,水域功能排序依次为饮用、工业、景观娱乐,水功能区划为二级,水质目标为类。但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八一水库取水口为一级保护区范畴,对应水域功能为类,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限值。图2-1 八一水库水功能区划

11、图2.1.2 大营子集水廊道水功能区划根据*水功能区划,大营子集水廊道属于都源河(都山林场水胡同水库)段,水功能区名称为都源河青龙饮用水源区,水功能区划为二级,水质目标为类。图2-2 大营子集水廊道水功能区划图2.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基本情况2.2.1八一水库基础状况八一水库,又名“孟圈水库”,座落在*境内的青龙河支流南河上,水库距*城西北5km,坝址位于青龙镇孟家铺村附近,建于1970年8月,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km2,总库容161万m3,兴利库容80万m3,死库容8.5万m3,2004年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水库框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滋

12、洪道和放水洞等组成。拦河坝坝型为圆弧型等半径浆砌石单曲拱坝,混凝土心墙防渗,坝顶高程121.5m,最大坝高26.6m,坝顶长125.6m,宽2m,上游设有高1m的浆砌石防浪墙;坝顶中心线圆弧半径 60m,中心角120。溢洪道为无闸门控制的坝顶实用溢流堰,位于拦河坝中部主河槽部位,堰顶高程11m,进口宽5m,放水洞位于拦河坝左侧,为埋设在坝内的直径80公分的钢管,进口底高程1015m,出口采用手动闸阀控制,并设阀门室。水库工程特征表如表2-1所示。表2-1八一水库工程特征表水库取水口位于坝址下方,坐标为 E11854 24.22、N4026 36.28,水库至水厂设两根输水干管,两根输水管间设两

13、条连通管,水库水自流至水厂配水井,设计取水量为1万 m3/d,水库补给水源为青龙南河,上游多年平均降雨量 724.4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460万m3,近年来每年汛期蓄满水并溢流,达到满库总容量,水位与库容关系曲线表如表2-2 所示。表2-2 八一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表(单位:高度m,库容万m3)2.2.2大营子集水廊道基础状况大营子集水廊道座落在青龙镇大营子村都源河附近的主河床处,与主河床走向近似垂直,占地面积450m2,始建于2007年,2009年5月底峻工正式投入使用,设计取水量1 万m3/d。取水方式为通过渗渠集水管集水,截取都源河潜流,经引水渠道由重力引至水厂。根据*县城供水工程

14、工程地质物察报告及*县城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集水廊道长220m,集水廊道左端接检查井,底高程473.2m,右端接连接池,底高程472.76m,经输水钢管接集水井,集水井布设在整个集水设施的末端,通过输水钢管进入大营子与岭沟之间山体内的引水隧洞,洞长824m,洞出口通过连接渠进入引水管道,通过无压重力流进入水厂,全长2097m。大营子集水构筑物主要包括干砌石集水廊道、反滤体、连接池、输 水钢管、集水井、检查井和阀门井。干砌石集水廊道断面采用域门洞型断面尺寸1.5m2.0m(宽高),廊道顶埋深约6.0m,顶拱中心角140,顶拱厚0.5m,侧墙顶厚 0.5m,底厚 0.75m。反滤体沿集水廊道外周布设,纵向包裹整个廊道,集水廊道两侧反滤料的填筑坡度均为 1:02,反滤体共分3层,顺水流渗透方向,3层反滤依次为砾石、小卵石和卵石,每层厚分别为0.3、0.3、0.3m,粒径分别为7-20,20-60,60-150mm,反滤体外围回填河床砾、卵石至河底。廊道底纵坡0.2%,基底均为吕梁期强风化混合花岗岩。连接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m,连接池断面为矩形,断面尺寸为1.52.5m(宽高),顶、底板和侧墙厚均为 0.m,连接池底板顶高程472.26m,基础为强风化混合花岗岩。输水钢管长 5m,钢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