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409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后提升训练人民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提升训练 十四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7邯郸高一检测)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里的“新的基础”主要指的是()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B.国家利益的一致性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解析】选D。“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没有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故A错误;维护外交领域中的国家利益,不一定是要国家利益的一致,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现状和未来的追

2、求不是完全相同的,能够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即可,故B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来的,故C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最基本原则是摆脱旧中国的不平等的屈辱地位,首先考虑的就是寻求平等关系,在当时的具体表现首先就是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故D正确。2.(2017芜湖高一检测)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解析】选C。“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体

3、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故A错误;“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故B错误;从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补偿训练】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

4、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C.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旧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国家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外交是屈辱的,正如周恩来所说的“跪倒在地上办外交”;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B、D都是其具体的方针。3.(2017太原高一检测)毛泽东在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材料说明()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贸易比较活跃B.“一边倒”并不

5、是自我封闭C.中国的外交无意识形态色彩D.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的盟友【解析】选B。“一边倒”是指在当时美苏对峙的国际大形势下,中国在外交基本立场上倾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苏联,并不是说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就完全拒绝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故B正确。【补偿训练】观察下面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新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解析】选C。由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结合此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

6、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关系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4.(2017宿迁高一检测)六十多年前,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则材料主要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另起炉灶”B.互相尊重主权C.“求同存异”D.互不干涉内政【解析】选D。“另起炉灶”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错误;互相尊重主权,包括了政治主权、领土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

7、,强调了主权的完整,与题干强调的侧重点不符,故B错误;“求同存异”是中国为促进亚非会议顺利举行而提出的,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错误;材料侧重的是周恩来对各个国家内政不被干涉的强调,故D正确。5.(2017赣州高一检测)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解析】选C。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影响,故A错误;“求同存异”思想于1953年提出,故B错

8、误;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错误。6.“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这次会议是()A.遵义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巴黎和会【解析】选B。由“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美国”等并联系有关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补偿训练】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

9、为亚洲讲话今天周恩来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选B。由材料“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今天周恩来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可知,“此次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本次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7.“会议的后半段是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委员会进行实质性的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其中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是会议取得的一项最重大的成就。”该会议是()A.日内瓦

10、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布雷顿森林会议【解析】选B。1955年万隆会议关注世界和平和合作的问题,认为国际争端不能诉诸战争,而应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中,提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任何国家都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它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可知该会议是万隆会议。8.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解析】选C。1955年中国在参加于印尼

11、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时,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挑衅,部分与会的第三世界国家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角度敌视中国,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顺利进行,符合题意,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右图)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材料二据说美国组织对中国进行围堵会议开始时,许多代表赞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不久,伊拉克的发言人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绕道缅甸而来的周恩来总理作了“求同存异”的回应误入歧途的会议在妥协中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凤凰大视野(1)

12、请举出当时我国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重大外交活动,并据此归纳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8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在万隆会议受到责难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政府为“求同存异”观点所作的铺垫。(10分)【解析】解答第(1)题时,可联想到当时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外交因素是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结合材料总结第(2)题中国在万隆会议受到责难的原因。较难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为“求同存异”观点所作的铺垫,其实,题意是要求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答案:(1)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形成新中国第一次外交高潮;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中苏同盟关系。“一边倒”。(2)原因:美苏两极对峙,中国倒向苏联一边;美国对共产主义进行敌对宣传,使中国形象受损。铺垫: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建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睦邻友好;绕道缅甸,取得周边国家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