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人民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352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人民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人民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人民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人民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人民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跟踪检测人民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 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1920年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不能扫除社会罪恶,说明陈独秀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与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2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至此,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发展到以传播

2、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阶段。对这种宣传转变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巴黎和会 D俄国十月革命解析:选A解答的关键是抓住“直接促进作用”信息。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在上面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此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3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

3、分子解析:选D分析题干所述,本题实际是要求选择哪些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联系教材所学史实分析,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所以答案为D项。4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A文学改良刍议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选D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毛泽东发表的,1918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故D项正确。5“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4、”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成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背景的理解。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七年是1918年,A项发生于1919年,C项是在1921年,D项是在1922年。故选B项。6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

5、、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解析:选D毛泽东的意思是,十月革命以前,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开始介绍过马克思主义,但大多数传播者是从各自的立场和政治需要出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介绍是比较肤浅和片面的。而毛泽东是从中国的无产阶级角度真正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作出这一判断的,故D项正确。7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

6、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故选C项。8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解析:选A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B项是1

7、9271936年,C项国共合作所指不明,D项是人民解放战争,在19461949年,皆可排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就是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A项。二、非选择题(18分)91919年,在新文化运动主要参与者之间发生了著名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大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一次激烈的较量;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右翼与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的一次不可调和的斗争。萧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材料二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过去把它讲成是敌对双方的斗争,事实上还是朋友之间的争论,双方都是反对封建主义旧思想、

8、旧势力的。胡适的意思无非是主张改良,不赞成革命。后来胡适提倡好政府主义,李大钊又参加并在宣言上签了名。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材料三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材料四我们改造社会是要在实际上把他的弊病一点一滴、一桩一件、一层一层渐渐的消灭去,不是用一个根本改造方法,能够叫他立时消灭的,更不是单单在理论上笼统的否认他,他便会自然消灭的。陈独秀答郑贤宗(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观点的差异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两种观点的差异之处。(6分)(3)胡、李的“

9、问题与主义”之争,其本质区别在哪里?(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阶级属性或改造的手段、方法的角度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从解决问题的方向或层次的角度概括。第(3)问,从两人不同的指导思想分析回答,扣住思想的不同属性。答案:(1)材料一认为双方界限分明,材料二认为双方的界限并不分明。或:材料一认为双方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材料二认为双方的观点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或:材料一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较量,材料二认为这只是对革命与改良的不同看法。(2)材料三认为必须先解决经济问题,才谈得上解决其他问题;材料四认为社会问题不存在什么根本的解决,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一件一件解决。(3)本质区别:胡适坚持用资产阶级改良方式推进社会改革,李大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即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