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335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2)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式样、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

2、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和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得以在近代发展和最终形成。2西方饮食(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2)西式饭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

3、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3欧化住宅(1)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等地开始出现。(2)西式家具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方色彩浓厚的新式丧礼。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

4、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步入社会。轻巧识记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背景及影响概念阐释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影响,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狭义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活动,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

5、、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领域。易错提醒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2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仅是一场移风易俗,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改用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力图与西方国家接轨的表现。名师点拨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3)从水平看:

6、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但传统习惯仍坚如磐石。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2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3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删繁就简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7、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蓄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教你读史材料从外交、工业、军事、外貌四个方面说明了断发易服的理由。提示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不利于机器化大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材料二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

8、,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把许多侮辱去掉。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当时剪辫必要性的认识。教你读史注意关键词句“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中国所受许多侮辱”;另外,材料的出处也是重要提示。提示当时剪辫不仅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的需要和象征,也是摆脱中华民族耻辱的需要。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2)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历届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

9、生变化。(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

10、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题组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长袍马褂是中国男子的传统服饰B中山装综合了中西服饰的特点C溥仪的着装从侧面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溥仪的着装反映其政治观念的变化解析:选D由图1清末宣统帝身穿长袍马褂可知A项正确;由图3并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C项的表述符合三幅图片的发展历程。D项“政治观念的变化”由图片中无法得知,符合题意。2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

11、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中山装B列宁装C长袍 D马褂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故A项正确;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饰,故B项错误;长袍、马褂是清代民间的传统服饰。题组二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3“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解析:选C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序列

12、安排。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这反映出居住具有 ()A祖灵崇拜 B等级礼仪C信仰习俗 D安全舒适解析:选B题干中房屋的布局,人员的居住安排,房屋设计的状况都体现着传统社会的“礼”,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解析:选B吃西餐并不属于民族同化政策,而是西方文化随之传入使中国的饮食习惯改变而已,对国人来说

13、中餐比西餐更有吸引力,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项。6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B材料中“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较矛盾,故B项正确。7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吾祖国,改良婚礼,社会进文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歌词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期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改良婚礼”“男女同为新国民”等信息,抓住题目中的时间限定“最早”,民国时期倡导文明婚礼,男女平等思想,B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解析:选C四种服饰中,A项是纯西式服装;B项是中国的旧式服装;C、D两项体现中西合璧,但中山装不符合“融合满汉风格”,故选C项。2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俗B国人逐渐接受西方的婚俗C新文化运动推动婚俗改变D婚姻自主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解析:选B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并以失败而告终,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D项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