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人民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324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人民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人民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人民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人民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人民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人民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达标训练 人民版必修11.(2017嘉兴高一检测)对纪念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C.新政府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D.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选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故A错误;图片显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故B正确;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是1954年,故C错误;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1956年,故D错误。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

2、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选A。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人民大宪章”就是共同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补偿训练】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叙述正确的是()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

3、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选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错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D错误。C符合史实。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的新特点是()A.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两大原则,A、B、D说法属于共

4、性,可以排除。C说法符合题意。【补偿训练】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A.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的是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A正确;B、C、D不符合1954年宪法的原则,故不正确。4.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一直作为“临时国会”而发挥作用;其退居为“协商机构”是在()A.共同纲领失效后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D.1956

5、年中共八大召开后【解析】选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故选B。其他三项均与题干史实不符。【补偿训练】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已经得到正式确认【解析】选A。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大计。5.新中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直接目的在于()A.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B.对少数民族实施特殊的保护C.维护民族大团结,防止可能出现的民族压迫情况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解析】选D。注意题干中的“直接目的”主要是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最终目的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故D与题意相符。【深化点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但各级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必须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材料(1)图一所示文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图二所示重要文件是哪次会议制定的?该文件具有怎样的性质?【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颁布的背景是解放战争基本结束,它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1)背景: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胜利(或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已取得基本胜利)。作用: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备选习题】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兴亡周期律问题,对此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公社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所说的是实现人民民主,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因此A说法符合题意;B、C、D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