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239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练习人民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20世纪80年代,美苏势力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另一方的霸权主义。如果中国独立于两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据此,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对外政策及时调整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国建交坚持不结盟政策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的表述都是正确的;1949年,我国与苏联建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说法是错误的。2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

2、盟政策。下列对“不结盟”的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B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C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D中国不与美俄等大国建立政治、军事组织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指中国不加入或建立任何针对第三方的政治、军事组织,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外交上,国家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目标。下列不属于提出该外交目标的依据的是()A中国力图构建自己的政治大国地位B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C中国对“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的判断D以经济建

3、设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外交目标调整的原因。A项说法错误,中国已经属于政治大国,符合题意。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未再与苏联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转换法。可将题干设问转化为:1989年中国未再与苏联签订类似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友

4、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实际上使中苏形成了同盟关系,而1989年后中国不再与苏联签订类似条约,显然与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故D符合题意。A显然不正确,B是从苏联角度分析,C是重要的外部条件,故均排除。知识点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52015年2月27日,中国一支由144人组成的部队抵达南苏丹首都朱巴,参与执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此前已经有36名中国士兵部署在南苏丹,新抵达的部队使得在南苏丹的中国维和士兵总人数达到180人。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重视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重视经济外交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

5、: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国派士兵到南苏丹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C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A项非材料重点强调的。6据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遇难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答案:A解析: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不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因为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机构,从中也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积

6、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7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上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 B乙、丙C甲、乙、丁 D丙、丁答案:D解析:材料所展示的中国外

7、交活动,是围绕联合国展开的,它表明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故丙、丁的说法正确。8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C D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

8、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错误。知识点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外交成就斐然。下列各项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有()A BC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正式建交于1972年,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含有的选项。故答案为A项。10下图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六国领导人的合影,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中亚六国在上海签署成立B成立于2000年C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它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成熟答案:C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

9、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组建,A表述错误,可排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B项可排除;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项也可排除。11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领域最初开始于()A政治、经济 B军事、政治C能源、交通 D交通、司法答案:B解析:1996年中国等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122015年3月,欧洲议会议长马丁舒尔茨在启程访华前表示:“毫无疑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展现出良好的领导才能。在中国的积极和有效的斡旋下,今年早些时候成功化解了朝鲜半岛政

10、治和军事的紧张局势。”这表明()A中国有能力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C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中国有能力处理好与一些邻国的领土争端答案:B解析:根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积极和有效的斡旋”“成功化解”可知,材料强调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A项说法显然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干意思,朝鲜半岛出现政治和军事危机,并不是指与中国发生领土争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

11、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材料二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

12、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材料三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上材料均摘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认识。(2)材料二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应致力于发展同哪些国家的关系?反映了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3)为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在新世纪初,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4)你认为材料三中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有什么积极意义?答案:(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2)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广

13、大发展中国家。特点: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3)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主导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4)国内:有利于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国际: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本题以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为材料,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第(1)(2)问可以仔细阅读材料归纳;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要求有开放性思维,可以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14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

14、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三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

15、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2年6月6日至7日,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成功举行。(1)结合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认识。答案:(1)外交政策:“一边倒”。成就: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2)变化: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影响:打破中国外交的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应对来自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