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233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2)外国人开办: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3)国人自办:1926年,中国人自办第一

2、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产生: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发

3、展: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历程(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网上购物成为其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评价(1)性质:是一种互

4、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2)积极: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3)消极: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轻巧识记近代报刊易错提醒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名师点拨1近代中国出现的四类报刊(1)以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商业报纸:内容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的商情和时事为主。(3)政论性报刊:是宣传政治纲领的喉舌和开展政

5、治斗争的工具。(4)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专门满足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民国成立后,实现了专门分工。2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从

6、媒介的本质功能看,可以使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从其娱乐功能看,可以给民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3)从其联系功能看,可以加强民众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可以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2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广播影视逐渐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3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

7、特点材料一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1)据材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教你读史注意根据材料内容分清层次;从报刊的种类、内容、影响等几个方面概括特点。提示特点:报刊的种类较多;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材料二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

8、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它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如时务学堂创办了时务报)。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教你读史根据句号将材料二分为三层,逐层分析其影响。提示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1原因(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

9、提供了物质条件。(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

10、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题组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解析:选C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2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

11、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启迪民众传播新知A BC D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近代报刊对当时人们的主要影响有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启迪民众、传播新知,等等,故选A项。题组二广播影视的普及3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其中“m”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选A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

12、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解析:选D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是1943年的上海,此时上海还不能收看电视节目,因此D项中的现象当时还没有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题组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5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微博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

13、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解析:选A“粉丝”此处意为追随者或受众,“粉丝”数量多说明受众面广,也说明网络渗透性强。B、C、D三项不是题干材料所要说明的问题。6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19851990199519992000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 799647 7622 332 1642 931 6823 381 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 05691 572383 513526 483585 007互联网用户(户

14、)7 2133 014 5189 021 717请回答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A报纸 B广播节目C电视节目 D互联网解析:选D“发展的速度最快”是本题的题眼,比较发展“速度”,互联网发展是最快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 D铁路交通解析:选C铁路交通不属于“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中期前后,而电影、电视、电报、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时间较晚,因此本题选择C项。2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