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219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人民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答案:A解析:由“为反清第一英雄”推知孙中山崇拜他的主要原因是其将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2著名学者田秉锷在大国无兵一书中写道:“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以拜上帝教为组织依托,发动金

2、田起义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主义的理想蓝图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A、B、C三项说明这场运动仍然停留在旧式农民运动这一层次上。从近代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来看,资政新篇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一定进步性,符合时代潮流,故选D项。3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这里的“分界线”突出表现在()A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B迫使清帝退位,实现和平过渡C实行暴

3、力革命,实现君主立宪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由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转折点,故A项正确;B项不够全面;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并不符合题干材料中“分界线”的含义。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依据天朝田亩制度,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表明()A原来的城市政策具有空想性B领导人开始转向腐化堕落C领导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D太平天国由攻转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取消商品贸易,但这些主张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4、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但只是空想,故选A项。5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过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这14个月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是议会的政治实践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核心议题是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是议会的政治实践,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A项错误;C项是在1911年12月;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错误。6告商工界同胞书中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

5、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B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C三罢斗争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形式D社会各阶层是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进行理解,这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7某西方学者在评论太平天国运动时说:“主要的领袖通常各行其是,互相仇恨和嫉妒而不能自拔。1854年以后他们太偏重保持守势,一再错过有利的战略机会。除洪秀全外,原来起事的所有领袖到后来都被杀或被逐。”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军事决策缺乏统一领导B组织领导缺少核心力量C

6、革命活动缺乏共同纲领D行动决策缺少先进理念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主要的领袖通常各行其是,互相仇恨和嫉妒而不能自拔”“太偏重保持守势”等进行理解,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行动与决策缺乏统一的领导,故答案为A。8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中国同盟会()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反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9“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

7、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答案:D解析:本题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辛亥革命要求推翻清政府;“中国岂是鞑子的”反映出当时的民族主义观念。故选D。A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B、C两项中的情形在辛亥革命时期均没有出现,排除。101911年10月,大公报刊文称:“吁嗟!革命。吁嗟!川乱(指四川保路运动)。何苦以满腔颈血,为肉食者升官发财之材料乎!噫,可以休矣!”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公报对辛亥革命的立场是()A中立 B

8、保守C仇视 D赞誉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大公报将武昌起义、四川保路运动均视为动乱,意欲劝阻,反映了大公报的保守立场,故B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与材料不相符。1120世纪初期,张聿光常在上海民呼画报民吁日报民主画报上发表抨击时弊、为新时代呐喊的漫画。下面漫画饭桶作于1911年,作者旨在讽喻()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革命军的软弱妥协C武昌起义影响甚微 D满清王朝灭亡在即答案:A解析:由题干漫画反映的服饰上来看,作者将清朝统治者比作“饭桶”,意在讥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2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下列对这两场革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9、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都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失败答案:A解析:1851年的革命运动指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的革命运动指辛亥革命。B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通过一系列政治上的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推动了政治民主化;C项两个革命运动都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施,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是不彻底的土地纲领;D项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列强尚未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1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10、,它们都()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B使本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D反映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答案:A14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A三权分立 B总统制C主权在民 D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以国务员、内阁总理限制总统权力。15中共接受了斯大林的观点,认为革命正在进入“较高”阶段,必须以城乡的秘密策动和武装暴动为其特征。然而,它在口头上仍说有必要“在国民党内部取得领导权”。材料表明中共()A处于幼年而经验不足B日趋成熟而独立自主C处于幼年而斗志昂扬

11、D日趋成熟而放弃权力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斯大林的观点”“必须以城乡的秘密策动和武装暴动为其特征”(照搬城市中心论),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对“它在口头上仍说有必要在国民党内部取得领导权”进行理解(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16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受到十月革命、巴黎和会等国际政治事件的影响,D项正确。

1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A项错误;五四运动并非暴力革命,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学生、工人、商人,并没有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C项错误。17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吴佩孚发给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称:“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如必以直言者为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这说明吴佩孚()A同情学生并支持学生的正义行为B表面上支持实际上主张镇压学生C借机向北洋政府施压以争权夺利D冒充爱国欺骗舆论企图统治中国答案:A解析:由材料“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如必以直言

13、者为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可知,吴佩孚同情学生并支持学生的正义行为,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吴佩孚主张镇压学生,故B项错误;这份通电的语气并非向北洋军阀施压,也不能说明吴是为了争权夺利,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吴佩孚企图统治中国,故D项错误。18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

14、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1922年中共二大在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这一重要内容的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此后领导工人罢工一直是党的斗争方式,A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B、D两项错误。19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15、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以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虽体现了对农民暴动的重视,但突出强调的是在城市斗争领导下的农民暴动,因此当时中共中央坚持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并没有反映材料所强调的重点,排除。20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A完成反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