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04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课后提升作业人民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提升作业 二汉代儒学(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6浙江4月选考真题)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选B。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可以判断这符合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故选B。2.(2016唐山高二测试)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

2、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解析】选D。“天人感应”即天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而“仁政”的含义则是强调爱护百姓、强调百姓的作用,二者能联系起来的选项只有D。【深化点拨】董仲舒的新儒学不是对先秦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3.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据此对董仲舒新儒学理解全面的是()A.新儒学强调维护思想统一进而维护政治统一B.新儒学强调制约皇权的重要性C.新儒学糅合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D.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解析】选D。材料文字“道之大原出于天”指道(规律)

3、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告,D表述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D表述正确。A、B、C都只从某个角度阐释,表述都不完整,均排除。故选D。4.(2016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检测)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说明了董仲舒将儒学()A.神学化B.世俗化C.政治化D.思辨化【解析】选A。根据材料“仁之美者在于天”“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得出董仲舒将儒家的思想与天相联系,体现了神学化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

4、未提及儒学思想与世俗的关系,故B错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体现了政治化,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思辨化阶段,故D错误。【补偿训练】1.(2016保定高二检测)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是()鼓吹“天人感应”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大一统”A.B.C.D.【解析】选C。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的表述正确;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故的表述正确;应为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主张,与题目中的人物“董仲舒”不符,排除。故选C。2.有史

5、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解析】选B。题干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对儒学逐渐神化、宗教化的趋势,故选B。5.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A.法家与道家B.法家与儒家C.墨家与兵家D.黄老与儒家【解析】选B。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建议,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不符合材料要求,故A错误;法家主张运用法治加强中央集权,被秦采纳深受推崇,汉

6、武帝执政后,一改“无为而治”的治国思路,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故B正确;墨家“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难以被统治阶级认可,故C错误;黄老学说在西汉前期作为统治思想而盛极一时,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故D错误。6.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不包括()A.官方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B.官方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C.官员选拔方面: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政治文化影响D.科举考试方面:考试选官,以儒学经典作为考试内容【解析】选D。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而科举制

7、创立于隋朝,故D符合题意。7.(2016洛阳高二检测)汉武帝将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有助于()A.改造传统儒学B.宣扬社会教化C.打击豪强地主D.选拔实用人才【解析】选B。由材料内容“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起来”可知汉武帝在选拔人才时注重人才的品德,没有体现对传统儒学的改造,A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选拔人才的内容,没有体现打击豪强地主,C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注重的是人才的品德而非实用性,D不符合题意。汉武帝的做法有助于宣扬社会教化,故选B。8.如图反映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科举

8、制实行的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B.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A。本题要求回答不正确选项,科举制实行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故A符合题意要求。【补偿训练】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A.春秋战国B.汉朝C.隋朝D.唐朝【解析】选B。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后,在中央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授内容。同时在选官制度上推行察举制,以儒家

9、孝廉为选官依据。由此可以判断B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2016张家界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

10、需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

11、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统治者采纳法家思想的实践效果如何。为什么说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是法家的一个胜利?(8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题由所学知识分析得出二者的思想主张来说明材料的表述;第(3)题应首先辩证地分析法家思想的实践效果;然后从汉代儒家学说与法家思想的关系角度来回答。答案:(1)未被接受的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2)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3)效果:一方面秦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扫地。原因:法家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实际上体现了法家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