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6848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2)农作物:粟和水稻。(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

2、具耧车出现。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3)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徭役(1)基本含义: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积极作用: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3)消极作用: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事业的发展(1)远

4、古:传说大禹平息洪水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黄河等。2历史文献(1)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2)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3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

5、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易错提醒1“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2“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

6、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轻巧识记1古代农业经济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名师点拨1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2全面认识均田制(1)前提: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2)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定或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

7、(3)实质: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3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材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教你

8、读史材料中关键词“伐木”“火耕”反映出当时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提示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教你读史材料二中的图片隐含两层信息:一是工具的类型为“铁器”;二是图中工具为从耕作到收割一整套的农具,由此分析其现象和性质。提示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9、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教你读史材料中关键词“亡日休息”“水旱之灾”“急征暴赋”“取倍称之息”反映出农民的现状。提示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10、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布,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教你读史注意“农夫”与“妇人”的不同分工,据此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提示反映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

11、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2)农民自

12、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2)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三、对中国古代赋税的认识1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行政的经济基础。2赋税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一些比较宽松的政策,减轻对农民赋税的征收。当

13、社会经济得到恢复,统治阶级就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属性所决定的。3中国国家赋税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性。首先,它是在人类出现私有财产、产生阶级和发生对抗,需要有一种凌驾其上的力量即氏族领导集团(后来是国家)时,逐渐演变而成的。其次,赋税征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题组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解析:选A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2史料记载:“所

14、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解析:选D根据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此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刀、石斧。题组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力役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解析:选C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田制遭到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4对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而言,土地是最宝贵的财富,土地的所有权影响着人们对土地开发的投入以及劳动生产的热情。下列对土地制度的认识有误的是 ()A井田制是我国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B土地私有制是地权与劳动者相分离的根源C均田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D历代王朝通过田制改革,解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