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4554518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素材-国学大观园:“陵”“墓”因何结缘(全国通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陵”“墓”因何结缘说文:“陵,大山也。”陵与墓原本不相干。古墓无坟(丘),后为了识别而作坟。随着阶级社会发展,坟丘高度渐成为身份尊卑标记,皇帝墓高如山陵。这样“山陵”就成了帝坟代称。到魏晋隋唐,帝王常借山体作墓,如唐太宗昭陵即“因山为陵”,此时“陵”“墓”便真正合了。(图)秦始皇陵陕西西安【资料袋】拓展一:“陵”“墓”的区别一、安葬的人身份不同:1、“陵”是指帝王的坟墓。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这是君王墓称“陵”之始。2、“墓”是指帝王以外普通人

2、的坟墓。二、地表建筑高度不同:1、依规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这个高度。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2、墓葬不垒坟包。扩展资料: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一般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之谜。据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将大树中间掏空做成的独木棺里。独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与周围的青草无异,才将帐

3、篷撤走,这样墓葬的地点就不会泄露了。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在杀死小骆驼的地点,母骆驼就会悲痛地流泪。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目的是死者到另一

4、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元朝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对下葬

5、地点的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记录的不完整和有意地编造,使后代很难了解这方面的真相。这或许就是元朝皇帝没有陵墓的缘由。但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现。(图)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的陵墓拓展二:陵、墓、坟、冢的区别陵:指帝王或诸侯的墓地,今通称以陵墓为主的园林。也作“园陵”。坟:本义为高出地面的的土堆,后指埋葬死人的地方。冢:高坟的意思。墓:坟墓,埋死人的地方。在古代,这三字是有区别的,“墓”和“坟”同为埋死人之所,但“墓”一般是平的,不高于地面。而“坟”呢,是在墓上还堆起一个土包,以做标记。所以古人有“墓而不坟”的说法。“冢”呢,是比较高大的坟,也就是“冢”比平常的坟要高要大,

6、能建高大的坟墓之人,身份地位当然也是比较高的。真要按尊卑排列 在古代 应该是 陵、冢,墓、坟。墓是最基本的,从古意上讲,挖个坑将尸体(棺材)放入后,盖土,与地面平,不植树者称墓。秦汉以后就和现在含义差不多了。坟要比墓稍晚,是起土堆成的。现在坟墓的含义是差不多的。以上两个是平民用词,冢要比坟更高,冢,高坟也。说文,是贵族、有身份的人的死后居所。陵,更高的土山,是皇家专用的名称,如十三陵。林面积大,是圣人的墓地所在。如孔林等 茔,与墓、坟相通。附:将军坟坟,即土堆,有封土的墓、冢,有别于陵寑。将军坟很特殊,位于吉林省集安县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因其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7、据说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诸葛墓墓,不封不树谓之坟,但后来也有封土、植树作记。诸葛亮的墓,通称武侯墓,墓旁建祠,应为衣冠冢,位于陕西勉县定军山下。据说,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塬军中,选择定军山作为他的归葬地,除了这里曾是他排兵布阵、与司马懿较量之处外,更重要的是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是块风水宝地。墓旁两颗高大的桂树,人称“护墓双桂”。七二疑冢冢,比较高大的坟,有封土。现在,墓、坟、冢实际都是一个意思了。七十二疑冢在河北磁县西南部漳河沿岸,这里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实是一片古墓群,曹操的墓被认为“藏”在七十二疑冢之内。大禹陵陵,一般指帝王的墓,有高大封土和地面建筑。大禹陵传是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据文献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间深受其害,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开国圣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