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将相和 第二课时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4554514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将相和 第二课时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将相和 第二课时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将相和 第二课时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将相和 第二课时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将相和 第二课时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将相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2、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机智勇敢)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学习活动一: 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2、) (板书:渑池之会)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1)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总结: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板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2.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学

3、习活动三: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负荆请罪)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1)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总结: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 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

4、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3)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4)思考: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总结: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宽广的人。三、回顾全文,归纳中心。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

5、,哪是果?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四、总结、拓展。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将相和 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蔺相如 -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 - 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