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44553796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教学设计第2课时u 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界中的水与纯水的区别。2.知道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3.学会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分离液态混合物的方法蒸馏法。4.通过对生活用水现状的调查,初步学会分析问题。5.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认识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离的实验原理。6.通过自制净水器等多种形式,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7.通过对生活中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水资源意识。u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过滤和蒸馏两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技能。u 课

2、前准备u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播放视频“水资源有限”【导入】想象一下地球上总的水资源中,有多少是淡水,而这些水中又有多少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讲解】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跟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江河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13%,占地球总水量的0.3%。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但是,天然淡水中往往含有泥沙、可溶性的矿物质和细菌等,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需要根据天然水水质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讲解】在上一节课已经注意到了,天然的水循环给我们

3、带来了淡水资源。但是地面上的水资源往往掺杂了许多的杂质,为了满足实际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需要根据天然水质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水的净化。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展示】一杯河水【讲述】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今天我们所用的水都自来水厂。【提问】自来水厂是经过什么方法净化水的呢?制得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水净化的原因: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许多杂质和细菌

4、,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流程:取水 加絮凝剂 沉淀 过滤 吸附 消毒杀菌 自来水 加絮凝剂:明矾可作絮凝剂,因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使杂质沉降达到净化的目的。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不溶于水的杂质。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除去异味和色素。消毒: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也可以消毒杀菌。3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序):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知识拓展】(1)在净化水的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用氯气和漂白粉消毒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5、。(2)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杂质,属于混合物。【实验探究2-1】知识点二 沉降沉降:天然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静置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1. 在烧杯A和烧杯B中分别加入约100mL天然水样品。将烧杯A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同时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再静置。观察两个烧杯中发生的变化。现象结论【讲解】明矾有吸附作用,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知识点三 过滤过滤: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器就像一个小筛子,水分子等体积较小的粒子能通过滤纸中的细小空隙,而泥沙等较大的颗粒则留在滤纸

6、上。2.取一张圆形滤纸,如图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如图所示,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取上述烧杯A上层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播放视频“过滤液体”。)现象结论【归纳总结】(1)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2)过滤器的准备: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之紧帖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

7、滤纸使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3)过滤的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4)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时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且形成液柱,加快过滤速度。【知识拓展】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漏斗中待过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知识点四 吸附吸附: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

8、的吸附作用,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而被除去。3. 在步骤2中得到的略带颜色的滤液中放入一个活性炭包,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烧杯中液体的变化。现象结论【讲解】活性炭吸附池也起到除杂的作用,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的杂志,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知识点五 蒸馏蒸发:加热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结晶: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说矿物质结晶析出了。【提问】用滴管取1滴上述烧杯中的清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失。观察玻璃片上是否仍有残留的物质?混入水中的这类物

9、质应如何除去?【讲解】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杂质,水中还含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种类硬水软水现象泡沫少,有大量浮渣大量泡沫,无浮渣结论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知识拓展】硬水的危害:(1)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2)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3)饮用硬水口感

10、不好,且对人体健康有害。硬水软化的方法: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蒸馏水以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来得到软水。蒸馏: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叫做水的蒸馏。蒸馏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4.蒸馏:将步骤3中得到的滤液加热煮沸,使水蒸气冷凝在烧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失。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现象结论【提问】在上述净化天然水的实验中精力了哪些步骤?每个步骤的作用是什么?【讲解】很多物质像天然水一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还有一些物质和蒸馏水一样,

11、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世界上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那些仅含少量杂质的物质,由于纯度极高,所含杂质对其性质几乎不产生影响,通常被视为纯净物。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与联系(1)从宏观角度看: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氧气、二氧化碳、纯水等;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糖水、石灰水、河水等。(2)从微观角度看: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4)性质特征: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固定的性质,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并且各种成分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5)联系:不同纯净物简单混合成混合物,混合物提纯分离成纯净物。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u 板书设计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分布:地球上71%覆盖着水,但仍面临缺水的危机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净化 2.过滤 3.吸附 4.蒸馏三、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