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4550151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上语文部编版】识字8 小书包 教案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8小书包课题小书包课型识字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书、包”11个生字,会写“早、书”等5个字。认识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教学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教学难点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书、包”11个生字,会写“早、书”等5个字。认识包字头、单人旁、 竹字头3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1、 猜猜谜语,导入新课

2、1.教师说谜语,学生猜谜底。 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有厚又有薄,有长也有方,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书)2.学生每猜对一个谜语,教师便展示相应的实物,并告诉学生,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文具装在哪里?引出“书包”。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设计意图: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文,猜出几种常见文具的名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教学( )分钟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1.(课件出示2:课文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谁能说一说,

3、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尺子 橡皮 铅笔 卷笔刀 书包 笔袋 作业本说说你的书包里都有哪些文具?结合生活经验畅所欲言。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课件出示3)zo sh bo do ch 早 书 包 刀 尺zu y bn b k xio 作 业 本 笔 课 校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注意读准平舌音“早、作”,翘舌音“书、尺”,前鼻音“本”。“校”是三拼音节,“业”是整体认读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2.识记生字。

4、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例如:(1) 生活情境识记。如“书”,可引导学生回忆在图书馆、阅览室、书店、家等地方见过的书。“作业本”3 个生字,学生天天见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3个生字,指着认一认。(2) 用熟字加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 课:果+言字旁 早:十+日字头 本:木+一(3) 结合“笔”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竹字头。教师可出示古代毛笔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古时候毛笔笔杆都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是“”。(4)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校”和“作”。结合“作”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单人旁“亻”。(5)列举关联的词语,帮助理解字的意思

5、。如:包:书包 包子 结合“包”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包字头。尺:直尺 卷尺 三角尺 本:书本 作业本 笔记本 课本3学习新偏旁。(课件出示4)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和“单人旁”“”,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的字多与竹子有关,“勹”多与人身、包裹有关,含有“亻”的字多与人有关。指导写好偏旁“竹字头”、“包字头”。4.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课文,比较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课件出示5)朗读时要作合适的停顿: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四、学习新

6、字,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早、书、刀、尺、本”(课件出示6)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书、尺、本”。师范写指导“书”第一笔横折略小,第二笔横折钩略宽,竖要直,点不碰到横折。“尺”“尸”的头部略扁,捺与撇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本”横要写得平直,竖与竖中线重合要写端正,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短横不碰到撇和捺。“尺”和“本”都含有撇捺,但有所不同,“尺”的撇是竖撇。 2.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书中生字,仿影、临写。 3.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投影展评,让学生了解“本”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进行写字修正。 【设计

7、意图:生字的认读部分,一定要认真纠正,特别是一些易错音: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把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sh_ _o _ i _u y二、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三、我要上学去,带哪些东西?请你在“”里画“”。铅笔 橡 皮 小汽车 方格本积木 布娃娃 转笔刀 文具盒【答案】一、 b ch z z 二、笔 毛笔 校 学校 课 上课 作 作业三、铅笔 橡 皮 方格本 转笔刀 文具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

8、的用处。2.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1.出示词语:橡皮 尺子 作业本 笔袋 铅笔 转笔刀(课件出:8)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设计意图:词语和短语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新课教学( )分钟二、分析课文,深悟课文(一)说说我们的小书包。(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1.谁来看一看你们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2.学生拿出来给老师看。3.老师板书: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4.你知道这些文具有什

9、么作用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畅所欲言。(二)课文中我们的小书包。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句话?(4句话)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4个句号)3.同学们齐读第1句话(1)书包里,什么东西真不少呀?(宝贝)反义词:真假,少多(2)你的宝贝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课文。4.请女生一起读第2句话,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1)你的宝贝是什么呢?(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2)你的宝贝听话吗?我们继续看课文。5.请男生一起读第3句话,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1)宝贝上课怎么做?(静悄悄)“静悄悄”是什么意思?( 即上课时,不要玩文具,让它们静静地待着)那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是“静悄悄”的?预

10、设:夜里静悄悄。大山里静悄悄。大人没回家,家里静悄悄。站队时要静悄悄。指导朗读。(2)宝贝下课怎么做?(下课了,要及时收拾好文具,不乱丢乱放。)反义词:上下6.请学生一起读第4句话。(1)宝贝们睡懒觉吗?(不睡,天天起得早)出示图片,体会日出的时候就是早晨。(2)陪你去干什么呀?(上学校) (3)可是你的宝贝自己不会走路,是谁让它起得早呢?(我自己)反义词:早晚7.这些宝贝都是你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对待它们呢?爱护他们,不把它们弄脏,书包好书皮。8.老师总结:我们书包里的文具每天都陪着我们上学,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学会整理它们。可不要忘记叫它们陪我们上学。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1教师引言:小

11、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宝贝。你们会使用这些宝贝吗?2说一说怎样削铅笔。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3小组合作说一说怎样在桌面上摆放学习用品。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我把()放在()的()边。4汇报展示摆放的结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地组织语言,说清楚自己做事情的顺序。将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地组织语言,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想说、能说、抢着说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语言文字的使用者。】课堂作业新设计1.划去不正确的汉字读音。2. 看图写一

12、写。3.装进哪个小书包?(连字成词)学 作 书 你 课包 早 业 本 校参考答案:1.zho bo bi2.尺子 书本 转笔刀3.学校 作业 书包 你早 课本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足之处:需精炼教学用语,说话要清晰,速度要稍慢些。说话速度过快,导致有些学生听得不是很清楚,自己也讲得很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要多注意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板书内容小书包宝贝多: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真假,小大 上下 早晚先接着然后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