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4550135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精编(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销策划)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报告长沙经沣低碳经济产业园营销策划方案策划单位:广州滔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二一年八月目录第一章、长沙市经济概况4第二章、长沙县经济概况23第三章、什么是低碳经济39第四章、国内相关低炭产业园成功案例收集41低碳科技园将落户武汉8042营口开建中国首家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8343湖北首个现代林业低碳经济产业园开园8744安徽省首个低碳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获得通过8845运用低碳经济模式打造百亿产业园区9046广州低碳产业规划方案启动94第五章、发展低碳产业园需要注意的事项98第六章、再生资源产业园国内案例分析105第七章、项目发展依据及园区建设规划146第八章、

2、低碳经济产业园SWOT市场分析153第九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54第十章、项目周边现状分析157第十一章、项目供需市场分析161第十二章、项目定位研究162第十三章、项目推广策略163第十四章、媒体广告策略165第十五章、项目市场规划设计建议169第十六章、项目运营模式设计170第十七章、投资与融资方案171第十八章、项目风险及规避策略180第十九章、低碳生态园建设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190第一章、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概况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狠抓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民生改善、

3、生态环境保护、人才资源的战略引进等工作,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全市发展形势总体好于预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00亿元,增长14.5%(预计数,下同),高于年度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镇登记失业率3.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和18%。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三次产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0亿元,增长19%。工程机械、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保持较好增势,优势进一

4、步提升。中航飞机起落架、中铁轨道、陕汽重卡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比亚迪汽车、广汽菲亚特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长沙,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6.6%。现代资源肉类加工、金山粮油10万吨大米精深加工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服务业平稳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12%。物流、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湖南家电物流中心、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农村投资、社会事业投资不断加大。深入开展“两帮两促”服务活动,全力

5、实施基础设施、民生事业、产业建设三“十”工程,武广长沙站及配套工程、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蓝思科技电子防爆特种玻璃及电子零部件一期、四十八所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园以及安居、教育、公共卫生、文化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农村消费、汽车消费等快速增长;举办购物消费节和食品博览会、农博会等全国性重大节会,商贸、餐饮等消费较为旺盛;推进灰汤温泉、靖港古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年旅游总收入355.8亿元,增长18.5%。3、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

6、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一江两岸建设进展顺利,橘子洲景区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湘江大道、潇湘大道南北段已基本竣工,武广新城、南湖新城等片区建设加快,中山西路、东牌楼等棚户区拆迁改造大规模推进;交通疏导工程二期顺利完成;地铁二号线、营盘路湘江隧道、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投资1.8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改造2100公里,新解决18.3万人饮水安全,新建户用沼气池1.25万口。宁乡县关山村、望城县光明村、岳麓区莲花镇等新农村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4、改革开放成效明显。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

7、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城乡统筹、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道路骨架初步成型,梅溪湖、洋湖垸、滨江新城片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坪塘老工业基地产业退出取得重大进展,麓谷园区、金洲新区、望城经开区等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两型产业加速集聚。对外开放取得成效,实际利用外资20.33亿美元,增长12.9%,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75亿元,增长13.2%,实现进出口总额40.6亿美元,同比下降21.4%。大力推进海外扩张战略,三一重工成功实现德国实业投资。5、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力度,

8、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节能成效显著。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扬尘污染整治和噪音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规范全市减排管理,提升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染产业退出,实施小火电关停、造纸企业整治行动,污染减排取得新突破,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11.08%和22.16%。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提升到国家层面。农村环保投入力度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等积极推进。6、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功举办2009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9、,实施重点科技专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得到加强。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总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城市。开展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的大规模行动,人才资源后续保障显著增强。义务教育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费,长沙职教基地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7、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创业富民”活动,积极实施创业、再就业扶持措施,加大城乡就业援助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实现零就业家庭100%动态清零。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共新增参保人数696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

10、疗参合率950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1179万人。积极推进住房保障,累计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凭证204万户,建设(筹集)廉租房7117套。成功承办全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大力推进,计生、民政、体育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的进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服务业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大幅下滑;出口型企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严峻,外贸出口同比下降;就业、社保以及社会稳定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压力仍然较大。与此同时,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二、2010年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及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

11、分析总体来看,世界经济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宏观发展环境有所好转,但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影响,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一是全球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经济复苏仍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2009年二季度起,世界经济出现了趋稳的态势,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将总体上好于2009年,经济增速有望由负转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3.1%。但金融领域风险尚未消除,发达国家的就业形势仍没有根本好转、经济自主性增长乏力以及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起伏较大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同时,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支撑发展还需一定时间,引领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期的条件

12、尚不具备。二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但仍处于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2009年我国GDP增长逐季回升,工业、消费、财政收入增速环比加快增长,投资增长强劲,企业利润降幅减缓,对外贸易降幅明显收窄,表明我国采取扩大内需政策得当,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但经济回升向好并不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一方面,我国外贸依存度仍然较高,而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较为缓慢,欧美国家高消费低储蓄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加强的态势,我国外需在短期内难有明显回升,并可能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和产业竞争;另一方面,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是保增长,主要手段是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拉动增长,

13、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三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市面临的发展压力增大。2009年,国务院相继批复了促进珠三角地区、福建海峡西岸地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地区、关中?D天水地区、中部地区、横琴地区、图们江地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9个区域发展规划,批复数量超过过去4年的总和;同时还批复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出台了推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政策意见;此外,淮海经济区、环渤海地区的唐山湾也在积极向国家申请支持。国家在注重沿海布局的同时加快沿边开发步

14、伐,透露出国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管理的战略意图。特别是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重庆成都改革试验区、北部湾地区等地发展势头强劲,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在“腾笼换鸟”之后焕发新的活力和动力。我市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面临的压力较大。(二)2010年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分析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内经济社会稳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未来长远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国家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总的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重民生”。财政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中央新增投资与2009年基本持平,重

15、点投向“三农”、社会民生、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区域发展等领域。货币政策,货币总量较2009年将有所调减,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投资政策,重点保续建、保投产项目,严格控制“两高”、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出台和实施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将执行更为严格的准入政策,引导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将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消费政策,重点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将增加“三农”补贴,提高城镇低收入人群补贴额度,拓展医保、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农村消费。改革政策,出台完善燃气、水、电等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措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铁路、电力等垄断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