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4549968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精编(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煤矿连采规范XX煤矿连采规范2014年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连采连掘适用条件-2第三章连续采煤机回采与掘进设计-3第四章施工工艺-7第五章顶板支护与管理-9第六章作业规程-15第七章机械-18第八章电气-26第九章设备管理-28第十章一通三防-35第十一章附录441名词解释442质量标准化检查评分453岗位职责464交接班制545安全培训566连续采煤机及配套设备主要技术特征577劳动组织75-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连续采煤机掘进、回采及设备和人员安全技术管理,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结合连续采煤机掘进、回采生产实践,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使用连续采煤机矿井及各级生产和管理人

2、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第三条各级单位必须按本规范要求加强对连采连掘安全与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连采连掘管理及岗位人员安全责任制。第四条各级设计、生产和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要按连采连掘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暂行规范的要求,保证连采、连掘的安全高效生产,安监部门按本规范强化连采连掘安全监督与管理。第五条所有员工必须熟知煤矿“三大”规程及施工安全要求,必须熟悉工作场所的所有施工工序及生产系统、避灾路线。第六条工作面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进行施工:一、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二、距工作面20m范围内沼气浓度超过1%;三、连续采煤机无内、外喷雾;四、工作面出现冒顶、水灾等预兆,事故隐患未处理;

3、五、工作面空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六、无当班工长亲临现场指挥生产,未进行交接班;第七条施工安全标志及施工图牌板的设置:一、每一工作面应设置“交接班地点”、“生产运行区域”“避灾路线”指示牌板,每一条主要巷道口、联巷口、支巷口应设指示所在地点标志牌,生产运行路线应设置“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警示牌,通往盲巷、采空区的入口及其它危险区必须悬挂“禁止入内”警示牌。二、材料、油脂存放地点应设置所存材料名称、油脂牌号标志牌,机电硐室设置机电硐室用途标志牌。三、裸露的机械设备转动部位、胶带运输机、破碎机、连续运输系统,应设置有明确的安全范围警示牌。四、每一工作面应设置“巷道断面支护图”、“避灾路线图”

4、、“通风系统图”、“供电系统图”和“劳动组织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等。第二章 连采连掘适用条件第八条连续采煤机掘进适用条件:一、配套梭车、运煤车时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60,配套连续运输系统时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80。二、底板遇水不膨胀,不易泥化,泥化巷道需采取留底煤或固化等方法。三、煤层为中厚、中硬或硬煤层,没有坚硬的夹矸或较多的黄铁矿球。四、连续采煤机适用于煤层巷道,宽度一般为4.55.4米(配套连续运输系统胶运巷不大于6米),高为24米。五、煤层赋存较稳定,地质构造不影响工作面布置。第九条连续采煤机回采适用条件,除要求满足第五条外,还要求:一、开采24米中厚单一煤层或厚煤层边角块段。二、不利于布

5、置长壁工作面的边角块段。三、断层较多,不适于布置长壁工作面。四、对不稳定顶板,较适宜22.5米采高的煤层。五、上覆基岩厚度必须大于30米。第三章连续采煤机回采与掘进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条工作面设计要严格执行煤矿工业技术政策和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以及公司有关规定,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选择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坚持技术、经济与安全相统一的原则,搞好采、掘、机、运、通的综合配套设计。第十一条设计要求按ISO14001程序要求,对影响环境的矿井污水和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地表塌陷、煤层自燃等同步考虑,应建立矿井污水处理站、固定的排矸场。第十二条设计要求按OHSMS18001安全管理体系,对顶板、煤尘、

6、水、火、瓦斯、机电、运输等重大安全影响因素充分考虑,从矿井开拓布置、生产系统、设备配套到工作面参数、掘进工艺、回采工艺、巷道断面参数、支护方式等全部按程序要求优化选择,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第十三条回采与掘进工艺设计必须以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为前提。第十四条在进行连续采煤机回采与掘进设计前,采、掘区域必须有详尽、可靠的地质资料,同时必须控制好掘进与回采的边界。第十五条设计必须结合矿井煤层自燃的特点,尽可能提高掘进速度和工作面的回采率。要求煤层经济可采厚度内工作面回采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十六条设计要充分体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生产系统要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巷道断面和

7、支护方式既要保证安全使用又要实现节支降耗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优化各种断面。第十七条设计要充分体现“投资少、见效快、滚动发展”的思路,推行“双高”矿井的生产管理模式。第十八条短壁机械化开采生产工作面,在薄煤层复合顶板条件下,按“100人、100万吨/年、两套连续采煤机”设计;煤层赋存和顶板条件好的矿井,按“150人、300万吨/年、两套连续采煤机(一套配连续运输系统)”设计。第二节工艺设计第十九条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配置设备,优化回采、掘进工艺。第二十条使用线性支架的短壁机械化回采工作面优先采用支巷双侧开采工艺。第二十一条考虑自燃因素,工作面支巷长度一般在70-100米。第二十二条工作面设计在矿井

8、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工作面长度、巷道布置、巷道断面尺寸、支护方式、工作面生产系统、支巷长度、支巷宽度,采硐长度、采硐宽度、支巷、顺槽及采硐煤柱留设以及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等内容。工作面生产系统中要对主运输能力、通风能力、供排水能力、供电能力(移动变电站选型、容量计算及台数的确定,高、低压防爆开关的选择,以及高、低压电缆的选择等)要结合已采工作面经验,充分考虑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和各方面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计算和验算,保证各生产系统设计科学合理,运行可靠高效。矿总工程师要严把设计关,使设计保质保量完成,科学指导生产。第三节支护设计第二十三条工作面开工前二个月由地测部门提供掘进工作面地

9、质说明书。第二十四条支护设计前应依据掘进设备、巷道用途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巷道断面进行优化,合理确定支护参数。第二十五条支护设计应采用工程类比法,必要时还应辅以理论验算法或监测分析法。第二十六条支护设计的依据:工程地质的详细资料、预想地质素描图、详细的围岩类别分类及围岩特征,相关已掘井巷工程详细资料等。第二十七条支护设计的一般原则:优先采用单一锚杆支护方式,锚杆长度不得小于1.6米。对于复合顶板或有特殊地质构造顶板则采用锚网、钢带锚杆、锚杆锚索或钢带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对有片帮危险的巷道还应对巷道两帮采用帮锚杆进行支护;开拓巷道及服务年限较长的准备巷道在上述支护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喷砂浆或混凝

10、土的方式进行补强支护,以防止风化及保证服务年限。喷层选择的原则:服务年限10年以下(含10年)一般采用30-50mm厚喷射砂浆,服务年限10年以上一般采用不小于50mm厚喷射混凝土。第二十八条支护设计由矿技术部门完成,矿总工程师组织严格审查把关,充分考虑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下支护的安全性,保证支护设计的科学、经济,安全可靠。第二十九条矿总工程师组织专题会议根据短壁机械化开采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及开采经验,确定短壁机械化开采顺槽、支巷、联巷、交叉点等不同断面及不同顶板条件下的支护形式及参数,由矿技术部门编制详细的支护设计,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后严格执行。第三十条大断面巷道(如切眼)及满足特殊用途

11、的大交岔点根据现场实际进行专项支护设计。第四节联巷布置、联巷口抹角及巷道断面设计第三十一条双巷或多巷掘进时,联巷开口避开其它硐室,以确保顶板暴露面积最小。第三十二条配运煤车或梭车回采时,支巷应布置在辅运顺槽侧,胶运顺槽与联巷、辅运顺槽与支巷成垂直布置。第三十三条配连续运输系统双翼回采时,胶运顺槽侧支巷与联巷错开,辅运顺槽侧支巷可与联巷对齐,支巷及联巷与顺槽的夹角不得小于600。第三十四条联巷或支巷开口抹角呈圆弧状,抹角长度不得超过3米。其余地点尽可能不抹角,如确需抹角,抹角长度不得超过2米。第三十五条联巷、支巷、采硐开口处,顶板严禁留设台阶或伞檐。第三十六条稳定顶板条件下,后配套为连续运输系统

12、时,胶运顺槽宽度不得大于6米,其余巷道宽度均不得大于5.4米;后配套为运煤车或梭车时所有巷道宽度不得大于5.4米。复合顶板条件下,要求所有巷道宽度均不得大于5米。第三十七条遇顶板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复合顶板等特殊情况,必须根据现场实际及时改变支护方式,对联巷布置、断面尺寸、支护方式等进行专顶设计,采用加密加长锚杆配钢带加强支护或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等方式,特殊条件要采用无腿棚等措施进行补强支护。第五节煤柱留设第三十八条根据矿压显现分布规律及观测结果,合理确定工作面相邻顺槽煤柱的留设,一般留设1520米,确保煤柱受采动影响后,巷道仍能安全、正常使用。第三十九条短壁机械化回采工艺,优先考虑后退

13、式回采工艺,配线性支架的回采工作面要采用后退式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回采时每一支巷口必须留设不小于10米的顺槽保护煤柱。第四十条回采工作面顺槽间及顺槽保护煤柱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一节配备连续运输系统回采工艺第四十一条配备连续运输系统回采工艺:一、连续采煤机回采时整体回采顺序为前进式,支巷回采为后退式。二、工作面采用连续采煤机通过切槽和采垛完成割煤及自行装煤工序,利用连续运输系统将连续采煤机运输机输送出的煤传送到顺槽皮带上。顺槽和支巷完成一个掘进循环后,退出煤机,锚杆机从外向里完成锚杆支护工作。三、在稳定顶板低瓦斯条件下使用连续运输系统方可采用支巷双侧回采工艺,进刀角度不小于

14、450,采硐深度不大于11米,运输顺槽宽度不大于6米,采硐间留设0.3-0.6米的煤皮,顺槽口保护煤柱不小于10米。顺槽间煤柱不小于15米,每采8个支巷留一区段煤柱,区段煤柱不小于15米。第二节配备运煤车或梭车回采工艺第四十二条配备运煤车或梭车回采工艺:一、连续采煤机回采时采面及支巷整体为后退式回采,采面掘进到停采线后,然后后退式回采,支巷为掘进到相邻采面煤柱界后开始后退式回采。二、工作面采用连续采煤机通过切槽和采垛完成割煤及自行装煤工序,利用运煤车或梭车将连续采煤机运输机输送出的煤传送到给料破碎机上,经破碎机转载到顺槽皮带上。顺槽或支巷完成一个掘进循环后,退出煤机,锚杆机从外向里完成锚杆支护工作。三、在稳定顶板低瓦斯条件下单侧回采时,左支巷右侧进刀,右支巷左侧进刀,连续采煤机机司机避开采空区,进刀角度不小于450,采硐深度不大于11米,采硐间留设0.3-0.6米的煤皮,顺槽口保护煤柱不小于10米,,顺槽间煤柱不小于15米,每采8个支巷留一区段煤柱,区段煤柱不小于15米。四、在复合顶板低瓦斯条件下单侧回采时,除执行稳定顶板条件下的有关规定,采硐深度不大于9米,采硐间留设0.5-1.0米的煤皮,顺槽口保护煤柱不小于12米,顺槽间煤柱不小于20米,每采8个支巷留一区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