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4547746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规划D(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规划DXX县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方案 (20182022年) (征求意见稿)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五个整体要求中“生态宜居”作为关键一环,只有着力改良农村人居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为加快推动我县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增进农村环境质量延续改良,根据XX市农村牧区生态振兴工作方案(2018022年)、XX县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020年)等文件精神,立足县情实际,制定XX县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行方案(2018022年)。 一、指点思想 以新

2、时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XXX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牢固建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我县实际,结合区域特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乡村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兼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动构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格局,着力解决大众反应强烈的农村牧区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为筑牢祖国北疆生

3、态安全XXXX屏障、建设美丽XX县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依照生态环保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要求,科学展开农村环保建设,重点整治XX河和XXXX流域内人口密集的村落,保障好农村牧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河道整治、村容村貌等工作,提高综合整治成效。 (二)因地制宜,重视实效。坚持从实际动身,遵守农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综合斟酌村落布局、人口范围、环境状态、自然条件、经济水同等因素,区分不同情况,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新建与改建相结合,重视实效,科学选取治理技术和模式。坚持以“用”为核心

4、,把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让农民在“用”的进程中受益,在受益的同时实行应当实行的环保责任。 (三)全脸部署,散布实行。凝聚各方气力,联合各职能部门,整合各方资源,构成协力,散布实行。采取示范引领,整合资金投入,以哈沙图等示范村带领其他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四)创新机制,市场运作。不断完善农村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积极培养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市场主体,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范围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营机制。利用市场气力,鼓励社会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广泛动员乡贤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建设,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

5、等多元化的投入模式。 (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县政府是改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要做好计划编制、资金保障、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民大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大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延续改良农村环境质量。 三、目标任务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 兼顾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系统治理,在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重点区域绿化,加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和湿地的恢复能力,着力在增资源、调结构、提质量和促效益上有所突破。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森林、湿地、重点生物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6、 到2020年,全县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20%;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30%、年土壤流失量下降20%。 到2022年,历史遗留煤矿环境综合治理率到达XX%以上,对矿井水的年综合利用量到达XX万立方米,煤矸石年综合利用率到达XX%,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到达XX%,植被覆盖率到达 %,森林覆盖率到达 %。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落为导向,农村牧区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大力推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到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X%。生活污水处理率XX,居民饮用水合格率XX,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到达XX%以

7、上,范围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到达XX%以上。 2018年年末全县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到达XX%以上;2019年末全县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到达XX%以上;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厕所“应建尽建”。到2022年,XX%以上行政村到达绿色村落的基本要求。 (三)农牧业绿色发展 加强资源保护与节俭利用。延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大力推动农村牧区绿色生产方式。展开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建设矿区生态型农牧业样板区。建立农牧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 到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布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组建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到达XX%以上

8、,化肥、农药施用率先实现负增长。全县农膜回收率到达80%以上。探索建立秸秆收储运利用体系,提高秸秆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到达XX%以上。到2020年,打造2处具有示范推行价值的矿区生态型农牧业发展样板。 四、重点工作 (一)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深入实行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增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延续改良生态环境质量。 1.巩固现有生态建设成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全力实行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和造林补贴试点、外助贷款等重点项目,全面推动森林、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生态移民迁出

9、区、矿区复垦区保护和修复,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延续缩减。严格履行禁牧制度,加大乱垦、乱牧、乱伐治理力度,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有序展开河湖管理界限划定,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现全县河湖管理全覆盖。深入展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完成村村绿化工程,稳步推动交通干线、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绿化等地方生态工程建设,构成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绿色围绕的生态环境。到2022年,全县植被覆盖率到达 %,森林覆盖率到达 %。 2.推动采煤区修复与治理。加快推动农村牧区采煤区综合治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组织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加大以采空区、沉陷区、露天剥离坑及排

10、土场等为重点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力度,全面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恢复矿区农牧业生产功能。探索多元化生态修复,重点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设绿色矿区。对政策性闭坑煤矿,因地制宜采取挖剥回填方式或裂缝充填措施对塌陷区进行治理,实现闭坑煤矿和历史遗留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全面治理。对开采后的露天矿区,采取建设小果园、种植小杂粮、营建原料林等修复治理方式。对有条件的采煤沉陷区,实行景观化改造,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城郊绿色旅游。强化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对煤矿粉尘污染和运煤道路、运煤车辆及整体区域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治理,改良XXXX、XXXX等矿区生态环境。到2022年,历史遗留煤矿环境综合治理率到达60%以上,对矿

11、井水的年综合利用量到达20万立方米,煤矸石年综合利用率到达20%,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到达90%。 3.实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实行好国家水土保稳重点治理工程和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改良农村牧区水土流失状态。强化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配合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压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以重点工程为支持带动面上治理。到2020年,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20%;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30%、年土壤流失量下降20%。 4.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草原、森林、河流等为重点,构建和完善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

12、制度。严格履行禁牧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草原保护制度,结合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实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禁牧禁垦赏罚措施,将“两禁”工作与补奖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建立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兼顾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动态调剂机制,将全县基本农田纳入耕地保护补偿范围。积极争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妥善处理好封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改良民生的关系。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多渠道张罗资金,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 专栏1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乡村生态建设成果巩固:继续推动京津风沙源区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采煤

13、区修复与治理工程:对工矿区的复垦区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加快复垦区生态恢复速度。到2022年,历史遗留煤矿环境综合治理率到达60%以上,对矿井水的年综合利用量到达?立方米。 农田土地综合整治:兼顾展开农村牧区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力。 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对城镇区周边进行局部微观改造,采取抚养修剪等措施对脏、乱、差和层次不齐的绿化林带林木进行系统性梳理和修复。对XXXX旅游区、XXXX东联旅游区、XXXX及XXXX湿地周边进行全面的景观品质提升,对旅游景区周边荒地和疏林地进行还草原、还湿地。对XXXX镇和XXXX镇农牧区进行全面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绿色农畜产品

14、输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区煤矿处理中水对缺水的嘎查村进行引水灌溉,下降绿化本钱。 (二)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牧区为重点,以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饮用水、畜禽养殖、村容村貌及工矿区等重点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分年度、分批次有序推动XXXX个建制村和重点工矿区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实行以下工程: 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生活垃圾分类采取分类治理和集中清运相结合,片区治理与就近简易治理相结合。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搜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分三年有序推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程,完善村落垃圾集中清运与资源化处理系统,推行

15、“村搜集、镇转运、县处置”模式。优先利用现有设施搜集转运处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对超越处理能力和没有到达处理标准的设施应及时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到达处理标准和要求。在每一个镇最少建设1处垃圾中转站,相邻乡镇可共建同享1处中转站,XXXX个行政嘎查村要建设垃圾集中搜集点,配备搜集车辆,按每6户配置1组垃圾桶,原则上常住户50户以下的嘎查村配备1名保洁员,50户以上集中居住村落按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行政村设置垃圾分类池,垃圾搜集分类后就近进行处置。在XX河、XXXX河等河流附近和邻近水源地附近不得弄集中填埋,避免污染水源。2019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

16、。经过整治的村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2.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在人口较集中地区建设的12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提高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搜集率,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着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搜集管网建设。将镇区周围及人口较集中地区纳入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搜集管网。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落,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搜集,采取适合方式进行处理。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应到达国家规定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60。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实行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履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500m/日以上范围(含500m/日)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参照履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